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民收入
对策
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将是新的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信息的生产和传输,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林毅夫,1998]。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不可少手段。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各个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不少精明的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这一传统观念的改变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上述领域的信息化和自控化,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佳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3、农业信息化减少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而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的特点,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充满了风险。农业信息化正是为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有机衔接、运转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发挥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的作用,则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费用;有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做基础,能够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4、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掌握劳动就业动态,改善农业就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劳动力自身的能力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其次就是待转移劳动力面临的信息障碍。互联网帮助农民找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农民不仅学会了从网上下载信息,还学会把自己的产品信息上传到网上运行发布,有的甚至学会制作网页等上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当代农民的素质。通过互联网可使农民不出家门在网上便可得到专家指导,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4个应用示范区,建立了一套网上专家诊断系统,农民可在网上实现咨询,随时获得技术指导。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处理,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和信息,这样可以合理安排农民自己的行程,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信息技术的引入,带来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农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包括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人将越来越多,有效地转移一部分劳动力。
5、农业信息化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和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农民收入重要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是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科教结合,农业信息化不仅可以使农业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教育之间的需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也能指导农业生产、科研、推广、教育部门的有机协调与正常工作,促使农科教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找准各自的位置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技术优越性之一是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发展和运用科技的关键是人才。通过发展网络,可以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这些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从而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农业信息化中主要的问题
2、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和信息服务不完善。从总体上看,各省、市、县、镇都在建站、购机、入网,行政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网络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信息化体系统一化与规范化水平低。同时,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的格局虽初步形成,但是,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渠道的开通、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农产品设计(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市场、农业资金(筹集、调动、投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农产品存储和运输乃至包装市场等,尚未开发或形成,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不够全面、完善,缺乏针对性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还局限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传播,而对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表面的、直接的信息比重小,而前瞻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大;一般性信息繁多、复杂,而权威性、可用性信息缺乏,特别是中长期市场分析与预测、结合本地情况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十分匮乏。农业信息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了农民生产上的新的盲目性。这应该引起信息机构的高度重视。另外,农业信息机构仍处于未转制或半转制的传统体制下。传统的工作模式不能满足新体制和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其目标和利益与农户的生产和利益缺乏紧密联系,造成农业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不快。
3、农业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信息接收方式落后、单向、信息滞后及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同时,农民被动地、单向地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信息机构的信息传播,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缺乏积极性和风险性,造成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不高。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单向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引起价格波动,以致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同时,由于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因此,目前以服务农户为主的信息传播,因缺少连接信息网络与农户的有效载体,影响了农业信息应有作用的发挥,也使农业信息难以从网上走进广大农户的家庭。
4、.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
三、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对策
21世纪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农业信息技术将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大战略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目标,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孙小礼等,199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首位。因此,要发展农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将现有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1、强化政府在农业与农业信息化中的职能作用和信息意识,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牢固树立信息观念,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只有掌握信息,实现农业信息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各级领导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当作新时期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踏踏实实地做好农业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政府部门在政策措施上要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对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领导与组织。因为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经济资源,应该像资金、材料、人才等资源一样,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种业务技术综合集成的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省、市、县、乡各级各个方面,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实施。第二,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化规划管理与信息标准化管理。二是加强农业与农村信息资源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以及有关软件的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处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地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列为基础性体系建设内容。作为农业基础建设,要求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基础性投入。这种基础性投入,包括农业与农村信息系统开发所需要的资金,也包括农业与农村信息系统日常运行所需的费用。政府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支农资金来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2、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全国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有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经济预警和政策模拟,制定调控决策方案等。同时,建立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软件,以提高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
3、推动农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和提高农民信息意识。首先是基层组织的农业信息化。应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尤其是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话线的铺设以及自动程控交换机的建设,并且尽可能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另外,也可以使用电子公告牌(穷人的网络bbs系统)发布农业信息和交流农业技术。这一途径的软硬件投入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用户使用费用都较低,并且bbs上的信息一般都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筛选,能有效减少信息使用的盲目性,提高寻找可用信息的效率。对于经济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可建设国际互联网络,利用inter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其次是新型组织形式的农业信息化。目前,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的新型组织形式,如种植(或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由于它们是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因而他们对农业信息的传播更具有积极的、直接的、高效率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型组织的组合形式,如龙头企业牵头,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牵头,形成农产品销售网等等,极其有效地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传播链的形成。这些新型信息载体将无可否认地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第
三、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决策,这是国外成功的经验,更是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信息部门应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介,大力宣传信息的重要性,使国民树立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生命的观念。只有全民的信息意识增强了,农业信息化才能迅速发展。
4、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机构,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统计,农业信息人员十分缺乏,信息员的队伍建设较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可通过省、市、县级逐级培训、网上培训等形式,对信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也可以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中吸纳一批信息专业的毕业人才,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具有开拓精神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5、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充实农业信息网络的内容,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重视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集中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等各方面的人才,不断充实网络的内容,建立系统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完善网络的交互利用功能,使农业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农业信息网络上随时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把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真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