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范文汇总
古诗文教研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遗产、增强美学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人文积淀和培养审美情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篇一: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小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题。今天听了严晶老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感触颇深。
首先,严老师善用组词解义法理解。例: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解。取:摘取。道:道路。旁:旁边。课题解释为: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这种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文言文词句大意,方法简单易学,效果好。
会意字“戎”的理解也让我眼前一亮。“戎”字从“十”到“戈”,戎(拼音:ro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方的少数民族。严老师从字词入手,追溯汉字的起源及造字方法,深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字写在田字格内帮助学生学习字的写法,同时也提醒这个字的重要性。
严教师以幽默的语言、自然的亲和力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在评价王戎的特点时,一位男同学善于思考,积极发言。严老师当机就说“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是我们班的王戎”。只见他眉开眼笑,成就感爆棚。其他同学也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严老师幽默的评价不仅把刚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还为班里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严老师善于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严老师从这首文言文中归纳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组词,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联系生活。贯穿全文,帮助学生理解。
严老师在发展学生思辨方面令我佩服。她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进行推断,还原王戎的思维过程,并通过补充“路在道旁而少子,此必甜李”进一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背景资料的补充不够充分。第二,刚开始上课老师有些紧张,语速较快。第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较少。教师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效果应该会更好。
总之,严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以后的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法,使我不再惧怕上这样的课文。
篇二: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这次学校组织听课,我踊跃地参与了。作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我自知自己的能力,也很清楚自己应该去改进的地方。所以每当遇到一些可以学习的活动时,我都会争取,我也会积极参与。这次听严老师的新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我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明白了教师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更是懂得了这份事业身上的光辉。
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有几个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首先是严老师对学生是非常温柔的,但是却不乏一种严肃。她给人的感觉非常温暖,如果我以学生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大概就是像一名身为教师的母亲,温柔且严格。这让我明白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教学,首先应该从自己的言语中、形象中直接传递给学生们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感觉。我知道这种感觉一时之间是无法搭建起来的,只有凭着时间地慢慢积累,才有可能去实现。所以我今后每天的工作中都会好好地去为这一个目标做铺垫,争取能够用个人形象直接给予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严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思维逻辑非常清晰。这可以看出来严老师语文教学的长期积累,也可以看出严老师本身的业务能力。我作为一名教师,当时都听得非常认真,很有投入感。这让我有些自愧不如,回想我平时教学中,总有孩子课上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一对比,我也就更加清楚了自己要改正的方向了。教学中逻辑很重要,孩子们也是跟随我们的引导而前进的,我应当争取让孩子在学习之中也培养思维能力。
第三,严老师在和学生们互动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感。我听过不少的课,大多老师在和学生们互动的时候,学生会比较局促不安,一是害怕面对老师发言,其次是害怕自己发言错误丢脸。这些心理我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严老师却用巧妙的方法化解了难题,她用学生之间合作的方式,彼此交流,互问互答。而教师也就是一个辅助作用,这样的话对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也会有所减少。所以从这些角度上来看,严老师的教学是值得学习的,我也要更加注重对教学的研究,多花一些精力,多花一些时间,终将能够抵达想去的地方。
篇三: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勤研习,汇报心得促提升
今天,我参加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观摩活动,授课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流利的口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都是教坛高手,几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严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了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田老师的《长相思》教学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以及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伯牙鼓琴》朗读环节中,有一名学生读得不够好,但罗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并鼓励了他:“一次比一次又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物质奖动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语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以后更好的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篇四: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10月18日上午,王琦泰和小语工作室开展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____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听课研讨。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10月18日我有幸听取了王琦泰和小学语文工作室的三位教师讲授的三节古诗文课堂教学,授课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流畅的课堂环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这三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一、课堂导入方面。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会牢牢吸引学生和听课者的注意力。这次听课,几位老师的导课都各具特色,例如严老师,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为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田老师则以思乡的古诗词导入,她不是简单地出示思乡诗词,而是将这些诗词串起来,仿佛是秋日的落叶,仿佛是清晨的微风,拂过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旧知出发,触发情感与作者共情。
罗老师在《伯牙鼓琴》中用音乐引路,揭题激趣,播放《高山流水》,学生欣赏聆听,教师用语言引导: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从而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教学设计方面
严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结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在教授新知识时能循循善诱,渗透式地教学,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设计精准,引导得也很到位。设置的一些活动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都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田老师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第一个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精辟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再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心心相印、感悟极深。听完田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她在课前都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比如搜集大量的知识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相关知识,设计课堂问题探究,课后拓展延伸,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能一步一步深入文本。
罗老师善于挖掘教材,精心备课,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文言文教学注重朗读,在课堂上,罗老师给予了学生多种方法上的指导:把握语气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意象联想、体会情感等,循序渐进,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读出文本的起伏与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情感上的层层递进也为“知音”的感悟打下基础。
三、课堂评价语言方面。
三位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以及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力面语言极其丰富,点评、夸奖、肯定学生。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错了也没关系,大胆地举手就是很棒的”“表扬他,顶呱呱”“你真棒”“声音再大一些”。如此鼓励人心的话语,非常值得我学习及借鉴。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调动下,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教学策略运用方面
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切实受到强烈地感染。三位老师都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三位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范读、男女生对读、创设情境读、复述等多种形式穿插进课堂,使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五、教学效果方面
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尊握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上得都很成功、很精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精神饱满,配合默契,学生兴趣浓厚,应答积极,不同水平学生也各有所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欣赏了别人的精彩,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次送教研讨课观摩时间虽短却所获颇丰,我平日教学中一些困惑的地方,不知如何操作的教学环节等问题都有了答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不断探索,悟出适合自我的教学之路。漫漫学习路,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