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PPT下载网 - www.51xueba.com - PPT背景图片,PPT模板免费下载!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 2024年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十篇)

2024年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十篇)

时间:2024-08-19 08:17:19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点击: 256 次 下载.docx文档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一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是家乡的一句俗语。

“十五玩龙灯,大红灯笼高高挂;十五敬龙神,祈福一年风调雨顺!”这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这几天,玩龙灯成了家乡的一种时尚,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代表家乡人心里一种怀念和向往之情。

说来这龙灯也并非年年一定要玩的,一般是上一年的年景比较好的时候,玩龙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另外,在家乡有一种不成文的讲究,那就是玩龙年不玩虎年,龙年和蛇年是一定要玩龙灯的,但遇到虎年一般是不会玩的,其他的年份没有硬性规定,遇到灾年,家乡人也是一般不玩龙灯的,这样的风俗传承,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一直没有改变。

往年玩龙灯,一般是正月十三出灯,十六粲灯。举事的村事先一般要放出话来,叫做打闹台。新年一过,家家户户便准备扎龙灯、扎花灯、制彩旗彩衣,总得要十多天的时间忙忙碌碌。然后,临近几个村子的头人或者村干部要亲自上门去请,这叫请灯。请灯不白请,是要送红包的,即送卖蜡烛的礼金钱,多少不论,三五百也行,四五千也可,反正是多多益善,如果请的村落多了,龙灯玩不过来,就只好提前出灯,去年是龙年,龙灯玩得异常热闹;今年是蛇年,请的村落也一定较多,举事的村落便也决定提前到正月十一就要出灯了。

正月十一出灯那天,太阳还没有落山,玩灯的锣鼓就“哐当哐当”地敲打起来,敲得震天响。据说这也是一种仪式,叫做祭灯。闹台打过之后,还要祭拜头灯,头灯即老龙灯,算作是龙神的一种敬意。每年出灯之时,还要专门请来能说会道的老先生说“缎头”,“缎头”的内容无非都是一些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国泰民安、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喝彩词,当然也是一种祈福和祝愿的意思。

龙灯出灯那日,最先玩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机关,然后是学校。第一场往往是场面最大、最壮观的。如果是九龙下海,那玩转起来就需要很大的场子,只见九条龙灯缠绕翻转,你追我赶,流光溢彩,真的就像龙在江海里翻腾之势,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觉得眼前五彩缤纷、异彩纷呈,彩浪翻舞,加之烟花的炸响,爆竹的鸣响,那种天上人间光彩的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美景。

龙灯每到一处,家家户户必摆上香案,香案上除了放上一条鱼,一块腊肉外,也可以摆放上一些点心、糖果、水果之内,当然也少不了放上几条上好的香烟,殷实的人家,也要另外备上几个红包,这样算起来,每户人家的花销一般都在千元以上。但似乎并没有人计较这些,新春里,花上一点钱,落得个快乐,愉悦高兴就是。

龙灯到来之时,往往是锣鼓彩灯开路,我们这里的风俗叫做明路,彩灯一到,主人家就要开始鸣放烟花爆竹了,噼里啪啦好一阵子之后,等到老龙灯到来之后,除了送上香烟和红包之外,许多人家还要在老龙的头上搭上一块红绸布,行跪拜之礼,这便是敬龙神。老龙过后,还有余下的子龙幼龙,虽然可以不一一敬拜,但礼品还是少不了要敬上一份的。

我们这里的龙灯俗称火龙。龙头高约丈余,两只眼珠子就有碗口那么大。口中含的珠子直径起码有半米长。龙灯扎得五颜六色,当然也忘不了绣上诸多的图案,如八卦图,八兽图等,绣的和画的图案真的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龙玩顺水船玩逆水!”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即龙灯一般是从水的上游往下游玩,彩船则是才下游往上游玩。因此,龙灯后面一般不跟彩船,只跟狮子和蛙蚌舞。

龙行顺水,寓意风调雨顺;船玩逆水,寓意鱼儿争上游。这样,龙灯舞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就体现出来了。

每年玩龙灯,组织者总要动用几百人的队伍,仅举头灯的人就多达几十人,要不断地交替人手,而且大都是一些青壮年轮流替换。此外,彩旗、彩灯锣鼓手、号手等等,一长排排开,起码有一里多路长,加之看热闹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簇拥着,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样的场景,真的让人很感动,都是投热闹,新年了,快快乐乐,是大家的期望和祝福!

到了正月十六,就是粲灯的日子,一般来说,粲灯就是把龙珠和龙眼取下供奉,其余的就一直舞到燃烧殆尽为止,但近几年稍微有所改变,粲灯只作形式,并不烧灯,舞完之后,仍然拆卸保存来年再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

家乡玩龙灯,实在是一种很典型的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也代表民众的一种祈福和祝愿。

龙腾盛世,殷切地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和睦安宁,幸福美满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二

广场舞、戏曲、经典诵读、花样跳绳、才艺表演……近日,洛阳市伊滨区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节目巡演活动走进佃庄镇,14个节目的表演者均为各村村民。

近年,洛阳市伊滨区该镇加强镇域建设管理,大力推进文化创建活动,加大文化基础投入力度,19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广场,村村有文艺演出队,村村有农家书屋。乡村里的“大舞台”,使过去村民农闲靠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的现象成为过去。

老地方,新舞台

夜幕降临,佃庄镇黄庄村文化广场上灯光闪烁。

村民王红利麻利地收拾好碗筷,换上健身鞋,穿上舞蹈服,迫不及待地出门了。初冬的夜晚有些寒意,但广场上的热度让人心头涌起阵阵暖意。

这支广场舞队的领队是40岁出头的村民韩继红。一曲终了,韩继红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开心地说:“广场舞在我们村已搞了5年了,开始时只有我们两三个人跳,现在有200多人。我们不仅在村里跳,还到洛阳市区跳,前不久还参加了‘舞动中原’广场舞大赛。

这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70岁的老人高勤娥,年龄最小的有二年级小学生,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在西马庄、东石桥村等地,记者也目睹了广场舞带给村民的激情与活力。

“不能让农家书屋成摆设”

笔者翻阅了借阅记录,看到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借阅。张灿峰说,村民们农活忙,刮风下雨天来的最多。

71岁的朱中祥老人是原洛阳轴承厂职工。他说,别小看这小书屋,它对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和带动村民致富意义可不小。

主题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这几天,在佃庄镇文化艺术节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着。

佃庄镇副镇长张玉红介绍说,文化艺术节先后开展文化活动148场,吸引周围的群众积极参与。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三

车驶里浙江湖州城区八公里,眸视妙峰山,就进入眉眼盈盈、妩媚与厚重的浙北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山脚下,就是水土洁净、空气新鲜、温情与野趣兼具的茶禅圣地楂树坞村。相传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曾在此写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现留有后人为纪念“茶圣”而修建的陆羽墓、慕羽坊、三癸亭、皎然塔、栖贤寺等人文景观。

一眼望去,楂树坞村居就像碧波上荡漾的七八朵水浮莲。农屋散落在已泛着金黄的稻田之中,青翠欲滴的竹林,灿若彩霞的桃园,映入满眼的翠绿,满鼻的绿氧,还有白鹭空中展翅,令人疑入世外桃源,简直像山水画一样。村民过着悠闲日子,与世无争。如果不是阴天,这一带风光更美得不得了。

走进挂着“湖州连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招牌的培育房内,一片淡紫色的花苞、形状像郁金香跃入我的眼帘。循着这诱人的花香,在百余个高低床六层格的木框里,一朵朵、一簇簇紧紧地挨在一起的西红花,正开得娇艳,长势喜人,花香袭人。我怀着一种奇妙的心情,看着花里那如同在燃烧着一般的红色雌蕊。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是一种被誉为‘红色金子’的名贵药材,原产于西藏雪域高原,而在离湖州不远的上海崇明岛就有一个西红花的种群繁育基地,繁育出了能在江南一带种植生长的西红花品种。西红花的经济价值极高,五年前,我引进了西红花的种植,也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种起了西红花,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是第一次见到西红花。听着西红花的主人,村支书杨连生的介绍,不禁心动。

“其实,它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跟家里种蒜差不多。妙西的生态环境优良,土质又十分适合种植西红花。”从种球繁殖复壮、栽培管理、鲜花采收……杨连生笑着对我们说,他今年种下的十亩多西红花试验田已经收种了。

西红花花期每年只有一次,必须在10月份花朵绽放时采收,整个采摘、焙烤过程也必须人工进行。到11月下旬秋收结束以后开始种植,第二年5月夏种前收种,完全不会耽误粮食种植,而且在种过西红花的田里种粮食用的肥也少。眼下,每公斤烘干花丝市场价竟已飙到三万多元,并且是供不应求。花丝和种子都可卖钱,每亩西红花收入可达二万元。杨连生已将自己种植的西红花注册为“红花王”商标。目前,合作社里西红花的种植面积已有二百多亩,年产干花丝一百多公斤,三十多户村民凭着小小的西红花“红花王”致富了。

“有钱大家赚,同走致富路。”杨连生微笑着说。种植西红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和晚稻实现轮作。“西红花的球精在晚稻收割之后,种到稻田中,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在球茎上方会长出新的球茎。”杨连生说,这样科学种植西红花,不仅可以与粮食轮作,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30%左右。

谈笑间透露着聪明和干练的杨连生告诉我,西红花花蕊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活血化瘀。最神奇的是,当用开水冲泡后,水的颜色变柠檬黄,而花的鲜红的颜色却不会变色。

回到村部会议室,杨连生着手为我们冲上一杯。只见他拈三五丝西红花,放入杯中,冲入开水,西红花便曼舞起来,水中,西红花渐渐晕出金黄,如薄云中透出的万丈霞光。放上十来分钟,水中的金黄越发耀眼,汤色清亮。品上一口,有西红花淡淡的清香,回味。不知又添了几次水,水中仍是耀眼的金黄,而西红花却始终保持不变的本色,依然是浓重而美丽的鲜红。

不禁对西红花钦佩。其实这个过程,一如人生。经历过风雨,有人将风雨视为洗礼,将人性中的.美好洗礼后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而有些人则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曾经本色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颜色。在这个世上,无论经历过怎样的风雨都不褪色,始终保持生命本色的人,能有几个呢?杨连生不正是一朵“红花王”么,从五年前一个门外汉,到如今成为当地西红花种植的高手,村里致富的领头人。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四

“高山农民好福气,在家就能看上戏;高山农民好现代,电脑旁边学种菜;读书看报乒乓球,文化站里啥都有……”这是河南省伊川县高山镇“乡音”剧社在排练节目时的一段说唱词,也是伊川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生动写照。

娱乐、休闲有去处,健身、竞赛有场所

20xx年12月26日,尽管伊川乡村气温低至零度以下,但是高山镇文化站站长吴前进仍然忙的满头大汗,一边是“养鸡大王”王灿庭急着要借养鸡方面的科普书籍,一边是书法爱好者段思庆急着要宣纸写字。文化站义务管理员王少利忙着帮剧社的王洪钦、段双婷排练教育子女的小戏《称妈》。

去年以来,伊川县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作为惠民、福民工程来抓,以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使该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穿着统一的服装,踏着不大熟练的舞步,一到晚上,葛寨村30多位妇女就聚在葛寨乡文化广场,有模有样地跳起了广场舞。村民史丽禅说,以前村里很多妇女喜欢打牌,一坐就是一天,现在大家都喜欢上了跳舞,一天不跳都不自在。和她一起跳舞的村民刘秀桃说,“请老师教舞得花好多钱,我从电脑学会后自己教大家。舞蹈队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到如今已经百十号人了。

葛寨乡副乡长董贵强告诉我们,建这个文化广场,乡政府投资了100余万余元,总面积有20xx余平方,可供500余人同时使用。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真正让当地群众娱乐、休闲有去处,学习、健身有场所,活动、竞赛有阵地。

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达标率达80%

经过一年的创建,目前伊川县全县369个行政村(社区)中,已有296个村建成标准的文体活动室,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达标率达80%。为调动各乡镇创建积极性,县政府拿出100万元资金对项目落实情况好的乡(镇)、村进行奖励补助。今年来该县给各乡镇文化站配备图书总价值达50万元。为每个村选配备一名文化大院管理员,由县财政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具体负责文化大院活动室、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文化管理员均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使村级文化大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除了广场舞,农村文化生活的更高层次就是农家书屋带来的精神食粮。60岁的王振卓是高山镇增花营村的文化大院管理员。他会根雕、烧制陶瓷的技术,有“陶瓷工程师”证。前一段有人找他定做几件陶器,没有“版本”,他从村图书室的一本陶艺大全的书里找到了图片,制成模具让客户一看,正是人家想要的东西。从那之后,王振卓每次制模具或是搞根雕遇到困难,就到书中寻找答案。“久而久之,我算是这一带的专家了,一般问题可难不倒我,真的假的陶瓷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王振卓憨厚地笑了。

在伊川县滨河大道东侧,投资4.6亿元的县文化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已具雏形。这个工程于20xx年3月底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1.8亿元。竣工之后,一座免费开放的多功能文化乐园将为伊川公共文化增添一道靓丽的风采。

如今,走在伊川县的大街小巷,你都会被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包围,运动与时尚、轻松与惬意、健康与欢乐,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感受到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来的可喜变化。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五

车驶里浙江湖州城区八公里,眸视妙峰山,就进入眉眼盈盈、妩媚与厚重的浙北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山脚下,就是水土洁净、空气新鲜、温情与野趣兼具的茶禅圣地楂树坞村。相传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曾在此写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现留有后人为纪念“茶圣”而修建的陆羽墓、慕羽坊、三癸亭、皎然塔、栖贤寺等人文景观。

一眼望去,楂树坞村居就像碧波上荡漾的七八朵水浮莲。农屋散落在已泛着金黄的稻田之中,青翠欲滴的竹林,灿若彩霞的桃园,映入满眼的翠绿,满鼻的绿氧,还有白鹭空中展翅,令人疑入世外桃源,简直像山水画一样。村民过着悠闲日子,与世无争。如果不是阴天,这一带风光更美得不得了。

走进挂着“湖州连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招牌的培育房内,一片淡紫色的花苞、形状像郁金香跃入我的眼帘。循着这诱人的花香,在百余个高低床六层格的木框里,一朵朵、一簇簇紧紧地挨在一起的西红花,正开得娇艳,长势喜人,花香袭人。我怀着一种奇妙的心情,看着花里那如同在燃烧着一般的红色雌蕊。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是一种被誉为‘红色金子’的名贵药材,原产于西藏雪域高原,而在离湖州不远的上海崇明岛就有一个西红花的种群繁育基地,繁育出了能在江南一带种植生长的西红花品种。西红花的经济价值极高,五年前,我引进了西红花的种植,也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种起了西红花,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是第一次见到西红花。听着西红花的主人,村支书杨连生的介绍,不禁心动。

“其实,它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跟家里种蒜差不多。妙西的生态环境优良,土质又十分适合种植西红花。”从种球繁殖复壮、栽培管理、鲜花采收……杨连生笑着对我们说,他今年种下的十亩多西红花试验田已经收种了。

西红花花期每年只有一次,必须在10月份花朵绽放时采收,整个采摘、焙烤过程也必须人工进行。到11月下旬秋收结束以后开始种植,第二年5月夏种前收种,完全不会耽误粮食种植,而且在种过西红花的田里种粮食用的肥也少。眼下,每公斤烘干花丝市场价竟已飙到三万多元,并且是供不应求。花丝和种子都可卖钱,每亩西红花收入可达二万元。杨连生已将自己种植的西红花注册为“红花王”商标。目前,合作社里西红花的种植面积已有二百多亩,年产干花丝一百多公斤,三十多户村民凭着小小的西红花“红花王”致富了。

“有钱大家赚,同走致富路。”杨连生微笑着说。种植西红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和晚稻实现轮作。“西红花的球精在晚稻收割之后,种到稻田中,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在球茎上方会长出新的球茎。”杨连生说,这样科学种植西红花,不仅可以与粮食轮作,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30%左右。

谈笑间透露着聪明和干练的杨连生告诉我,西红花花蕊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活血化瘀。最神奇的是,当用开水冲泡后,水的颜色变柠檬黄,而花的鲜红的颜色却不会变色。

回到村部会议室,杨连生着手为我们冲上一杯。只见他拈三五丝西红花,放入杯中,冲入开水,西红花便曼舞起来,水中,西红花渐渐晕出金黄,如薄云中透出的万丈霞光。放上十来分钟,水中的金黄越发耀眼,汤色清亮。品上一口,有西红花淡淡的清香,回味。不知又添了几次水,水中仍是耀眼的金黄,而西红花却始终保持不变的本色,依然是浓重而美丽的鲜红。

不禁对西红花钦佩。其实这个过程,一如人生。经历过风雨,有人将风雨视为洗礼,将人性中的美好洗礼后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而有些人则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曾经本色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颜色。在这个世上,无论经历过怎样的风雨都不褪色,始终保持生命本色的人,能有几个呢?杨连生不正是一朵“红花王”么,从五年前一个门外汉,到如今成为当地西红花种植的高手,村里致富的领头人。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六

云南晋宁县上蒜镇,这个我曾经工作和生活了15年的地方,提起来总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那些年,双休日或晚饭以后,我和妻子都会徒步到附近走走看看,主要是为了散步和锻炼身体。可以说,以单位为中心的五、六公里范围内的村寨我都走遍了。

这次有机会应邀以文化考察和采风的目的来上蒜,意义就和以前不同了,有人接待、陪同考察和介绍情况,这样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一带的历史古迹、村民的民风民俗及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先说说金砂村,据说是因村后山上有很多金黄色砂子而得名,又因山上有个寺庙,所以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别名叫金山寺。传说,滇池水位还没有下降的上千年以前,这里还是滇池水域的一部分,曾经沉过一艘拉金子的船。直到现在,金砂山依然像船的形状,而山上的金砂就是船上那些金子变成的。在700多年前,由于昆明松华坝水库的建设和海口河的疏泾、盘龙江的治理,滇池水位下降,陆地显现出来。最早来金砂这片地方居住的是张、杨两姓人家,至今,村中老人还流传着“张家先来半个水,杨家后来半个山”的俗语,高度概括了张杨两家来村中的时间和位置。

再说说大名鼎鼎的`石寨山,全世界都惊叹于村中那几十米高、几千平方米的小山居然埋藏了以“滇王之印”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的文物。村中老人说,很久以前的石寨山是个小岛,山形就像一条浮在水面上的石鲸鱼,还有张开的两翅。在水位下降以后,这里才有人居住,因这片地方石头很多,所以村子就叫石寨村。只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炸石头盖房子,把原来的山形破坏了,也破坏了村子的风水。

据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在20xx多年前的汉代,这个小山是个孤岛,也是滇王及家族的墓地。由于滇王反叛大汉朝庭被战败,他的军队来到祖宗的墓葬地,匆匆的把大量的金银、生产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和滇王金印埋在了小山上。考古人员从挖掘出来的还没有完成就匆匆下葬的金缕玉衣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当年不把金印传给下一代滇王或者随身带到别处,而是把金印埋葬在坟墓里的原因。因为在汉代,金缕玉衣一般只由朝庭统一制作,也只由皇帝赏赐给功勋着著的刘姓分封王。滇王自制金缕玉衣,也是其反叛的一个重要证据。据考证,在滇王墓地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的玉片的出产地也和其他的玉衣不一样。

而古滇国的这些珍贵遗物,可能在古代就已经有人发现和挖掘。村里人代代相传着山上有金马出没的故事,还流传着这样的话:“张家来得早,认着个荒山脑;王家来得迟,认着堆鹅卵石;冯家敲得只金马脚,从山买到河”。这些话不仅说明了村子里几个大姓的居住位置和时间顺序,也预示了冯家人从山上得到了财宝。

据当年参加发掘并亲眼看见挖掘出“滇王之印”的王老先生说,在他小时候,山上的青铜剑有的甚至只埋有一、二公分的土层,随便找根树枝就可以刨出很多来。他还说,在山上挖掘出来的一些铜人的服饰、装扮居然和日本国的传统和服一样,这一物证还曾经引来众多日本专家、学者的好奇和考察。

这一天,我们一行四人在上蒜主人们的陪同下,先后来到金砂和石寨村的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在滇池边划小船体验渔民生活的同时,还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这些以种植花卉、蔬菜以及打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村民,在生活富足以后,摩托车、面包车、轿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他们有生产生活,村里还建有业余的文艺宣传队,在广场跳健身操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随着村庄道路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卫生厕所的修建、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环湖南路修通以后,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每个村子通过几百米的村庄硬化道路就可以接到环湖南路上,以至于我已经认不出、找不到了几年前来这些村庄的村间土路。

糟鱼、臭豆腐、新鲜鱼虾、鲜花是这一带的特产和美食,趁着美食和陈年老酒的兴致,我们一行十余人荡舟滇池,游览白鱼河湿地公园,无障碍的说笑、交流、留影。在白云青草间远观滇池风光,近看滇池水域治理成果,享受田园、湿地的新鲜空气以及大自然的安详与静匿。

想着这次采风的目的是要为上蒜的村民写一组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民歌,所以我认真的记下了这一天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以及上蒜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新生活。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七

云南晋宁县上蒜镇,这个我曾经工作和生活了15年的地方,提起来总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那些年,双休日或晚饭以后,我和妻子都会徒步到附近走走看看,主要是为了散步和锻炼身体。可以说,以单位为中心的五、六公里范围内的村寨我都走遍了。

这次有机会应邀以文化考察和采风的目的来上蒜,意义就和以前不同了,有人接待、陪同考察和介绍情况,这样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一带的历史古迹、村民的民风民俗及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先说说金砂村,据说是因村后山上有很多金黄色砂子而得名,又因山上有个寺庙,所以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别名叫金山寺。传说,滇池水位还没有下降的上千年以前,这里还是滇池水域的一部分,曾经沉过一艘拉金子的船。直到现在,金砂山依然像船的形状,而山上的金砂就是船上那些金子变成的。在700多年前,由于昆明松华坝水库的建设和海口河的疏泾、盘龙江的治理,滇池水位下降,陆地显现出来。最早来金砂这片地方居住的是张、杨两姓人家,至今,村中老人还流传着“张家先来半个水,杨家后来半个山”的俗语,高度概括了张杨两家来村中的时间和位置。

再说说大名鼎鼎的石寨山,全世界都惊叹于村中那几十米高、几千平方米的小山居然埋藏了以“滇王之印”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的文物。村中老人说,很久以前的石寨山是个小岛,山形就像一条浮在水面上的石鲸鱼,还有张开的两翅。在水位下降以后,这里才有人居住,因这片地方石头很多,所以村子就叫石寨村。只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炸石头盖房子,把原来的山形破坏了,也破坏了村子的风水。

据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在20xx多年前的汉代,这个小山是个孤岛,也是滇王及家族的墓地。由于滇王反叛大汉朝庭被战败,他的军队来到祖宗的墓葬地,匆匆的把大量的金银、生产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和滇王金印埋在了小山上。考古人员从挖掘出来的还没有完成就匆匆下葬的金缕玉衣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当年不把金印传给下一代滇王或者随身带到别处,而是把金印埋葬在坟墓里的原因。因为在汉代,金缕玉衣一般只由朝庭统一制作,也只由皇帝赏赐给功勋着著的刘姓分封王。滇王自制金缕玉衣,也是其反叛的一个重要证据。据考证,在滇王墓地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的玉片的出产地也和其他的玉衣不一样。

而古滇国的这些珍贵遗物,可能在古代就已经有人发现和挖掘。村里人代代相传着山上有金马出没的故事,还流传着这样的话:“张家来得早,认着个荒山脑;王家来得迟,认着堆鹅卵石;冯家敲得只金马脚,从山买到河”。这些话不仅说明了村子里几个大姓的居住位置和时间顺序,也预示了冯家人从山上得到了财宝。

据当年参加发掘并亲眼看见挖掘出“滇王之印”的王老先生说,在他小时候,山上的青铜剑有的甚至只埋有一、二公分的土层,随便找根树枝就可以刨出很多来。他还说,在山上挖掘出来的一些铜人的服饰、装扮居然和日本国的传统和服一样,这一物证还曾经引来众多日本专家、学者的好奇和考察。

这一天,我们一行四人在上蒜主人们的陪同下,先后来到金砂和石寨村的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在滇池边划小船体验渔民生活的同时,还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这些以种植花卉、蔬菜以及打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村民,在生活富足以后,摩托车、面包车、轿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他们有生产生活,村里还建有业余的文艺宣传队,在广场跳健身操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随着村庄道路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卫生厕所的修建、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环湖南路修通以后,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每个村子通过几百米的村庄硬化道路就可以接到环湖南路上,以至于我已经认不出、找不到了几年前来这些村庄的村间土路。

糟鱼、臭豆腐、新鲜鱼虾、鲜花是这一带的特产和美食,趁着美食和陈年老酒的兴致,我们一行十余人荡舟滇池,游览白鱼河湿地公园,无障碍的说笑、交流、留影。在白云青草间远观滇池风光,近看滇池水域治理成果,享受田园、湿地的新鲜空气以及大自然的安详与静匿。

想着这次采风的目的是要为上蒜的村民写一组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民歌,所以我认真的记下了这一天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以及上蒜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新生活。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八

走进“士元书屋”院子,一股浓浓的农家气息扑面而来,大门正面的中堂是毛主席画像,画像颜色有些淡了,但是没有一丝破损皱褶,看得出是有一些历史了。

我走近毛主席画像细细端详,“士元书屋”的主人老於看我认真的样子,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毛主席画像八十年代初开始张贴,1988年的时候,老於靠种植十多亩农田和浇铸五金、维修农机具的手艺,成为小镇首批万元户。看到村里人农闲时,不是打扑克,就是摸小纸牌,生活枯燥无味不说,还因此常常产生一些口角和小矛盾。

于是,老於就和妻子商量着到城里买一些书和象棋等,办了一个农家书屋。村民一有空就往这儿跑,村里的老马认真学习了养鱼知识,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成了养鱼专业户;老吴认真钻研了养猪技术,成了养猪专业户……更喜人的是,村里吵架斗嘴的事也几乎绝迹了。而毛主席画像被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保留了下来。

一个小小的士元书屋,竟然带来这么多惊人的变化。我认真翻阅起来,书架上除了有发家致富之类的书之外,不仅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经典名著,而且还有流行杂志《莫愁》、《幸福》等,更有孩子们喜欢儿童读物,曹文轩、杨红缨等写的系列小说。

我留意了一下,堂屋紧靠西墙的长条凳上坐着七、八个孩子在看书,西厢房里有三、四老人围着桌子在下棋,院子里还有人在打乒乓球,我忍不住赞叹。书屋的主人“呵呵”地笑着说,现在不同以前了,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农家书屋,当然一年更比一年好啊!只是书屋管理的难度变大了,在白天,两扇木门必须永远敞开着。年轻人忙于打工挣钱,老人和孩子闲在家里,我这儿就成了最好的去处。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天一亮,小孩子就爱拉着老人的手就往书屋跑,往往天不黑,门关不起来。

这时,一个下棋的老人接过话茬说,老於大字识不了几个,可是城里有名乡里有榜,报社电台还采访过很多次呢!老於打开一个紧锁着的抽屉,翻出一沓报纸,《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写着他的报道。那些由新到旧的报纸仿佛是一张张照片,深深地记录下了老於这一个农村文化户的成长历程。

老於是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了,但是精神矍铄,走路有力。我不禁想,是什么使他这么年轻?在墙上的一幅字上我找到了答案,那是1995年,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来建湖实地考察时赠给老於的题字:“精神高尚,乐于奉献,文体并茂,带头小康”。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九

想着应该有一场雨,在树上鼓掌,野火一样蔓延的迎春花,竟然穿过厚厚的大雪,从田埂一直蹿到屋檐下。就等桃花嫣然一笑,似乎这个春天,才能被我的乡村明媒正娶。

春风,应该在凌晨进村,不可能多硬多铁,它本身也受到雪的欺凌。它首先来到麦田,借着麦苗酥软的腰身,它揪了揪,一场小小的游戏,让麦苗高兴得前仰后合。那些比蝉翼还薄的雾,舞起来就是村子上空的魅,像露珠轻轻呼吸。阳光带着刀,小片小片地削去孩子脸上堆积的寒,让溪水加快脚步,一旁的油菜花趁机与蜜蜂捉起迷藏。

立春,是春风的码头。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随时都有小股的风抄近道而来,有时不敲门径自到院子里,拾起一地的稻草屑翩跹。有时越过屋顶,强行搂着母亲生起的炊烟,同样是舞,这时只有“袅袅”两个词可以成全人们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勾勒出村子里呼吸着的炊烟那怯懦的样子。

母亲就在一炷炊烟的根部,正往灶窝里添柴,再干的柴火,都会制造出炊烟。炊烟究竟到了哪里,只有春风清楚。炊烟自有远方,那些离开村子在城里打工的人的梦里,炊烟就变成他们心中含泪的云朵。而火灰就是炊烟的根,适合焐红薯、粑粑、牛肉与芋头,掺进火灰的粑粑就叫火灰粑粑,这火灰不是事先在面粉里放入,而是在火灰中烧制的时候洇濡到粑粑里面去的,吃起来有一种火灰的清香味,据说还有健胃健脾功能。锅里是牛吃的料,猪等着的食,火的光焰舔着母亲脸上的疲惫,母亲用火钳将个头大的炭粒夹到一边,等其熄灭后放进竹篮,她要给她城里回来的孙子营造几个温度适中的夜晚。

喝酒就喝酒,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躏得面目全非,毕竟还有收成实实在在地归仓。梁上悬挂的玉米,就是无声的语言,一粒有一粒的血质,一粒有一粒的冲动,但现在不说,现在是春天。吊在横梁的年猪肉,穿成串子的朝天椒,在锅里起暴的糯谷,很快就制作出麦芽谷花糖来。

村子也有总结需要动用文字,用一些干净的文字总结一年,就像我在单位里的发言里说的,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明天一样,村子也需要表达,对联就是村子言简意赅的总结。尽管我也会写点字,父亲说你三叔写得实在,写得客观,就请他写了。起初我有委曲之情,不就是一副对联吗,用得着那样?三叔研墨时摇头晃脑,提笔时一气呵成,父亲大三叔许多,只能在三叔面前忙前忙后,按三叔要求裁纸,压对联脚,然后拆洗被风吹白的旧对联,待纸上的墨迹稍干,虔诚而工整地贴到门楣上去。父亲贴上对联,一定同样工整极了地看一遍,仿佛对联是他的作品。父亲一仰头,就看见乌黑的瓦当上比盐巴还白的霜,无需探亲的麻雀吵得瓦花头晕。

我回到村子里,实际上已经是正月初二了。团圆的年夜饭已经结束,姐姐回婆家了,说是要修水泥路进村子,得投工出力。哥也开始忙开了,说今年多签订了十亩烤烟种植计划,原来一间烤房不够,决定再盖一间。去年种了七亩,纯收五万多元,哥说,再干两年,就可以把家里全部屋子变成洋楼了。父亲的任务是放羊,四十三只羊新添九只小羊羔,父亲不用做重活,山上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就是他的财富,羊吃草,难怪父亲喂养的一只大公羊就为我家创下三千元的记录呢。

父亲陪我绕道寨子里走走,他指着我童年伙伴三顺家的钢筋混凝土的大楼说,三顺还怪有出息呢,靠制茶起家,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前,父亲停下来,对我说,你清不清楚,那个找你让你帮介绍打工的阿根现在混得不错,这已是他第三次换车了,车越换越大,钱越赚越多,村子里新建盖老年活动中心,就有你捐的一笔款呢。父亲站在村头的老椿树下,整个寨子三十四户人家好像都是他棋盘上的子,他如数家珍一一讲解着每一户人家的现状,脸上显得奕奕神采。

老椿树虽然掉光了叶子,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看见在枝条间挤出挤进的春风。那些鼓起的芽苞作证,我没有说谎,春风吹到了乡村。

美丽的乡村小镇歌词篇十

车驶里浙江湖州城区八公里,眸视妙峰山,就进入眉眼盈盈、妩媚与厚重的浙北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山脚下,就是水土洁净、空气新鲜、温情与野趣兼具的茶禅圣地楂树坞村。相传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曾在此写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现留有后人为纪念“茶圣”而修建的陆羽墓、慕羽坊、三癸亭、皎然塔、栖贤寺等人文景观。

一眼望去,楂树坞村居就像碧波上荡漾的七八朵水浮莲。农屋散落在已泛着金黄的稻田之中,青翠欲滴的竹林,灿若彩霞的桃园,映入满眼的翠绿,满鼻的绿氧,还有白鹭空中展翅,令人疑入世外桃源,简直像山水画一样。村民过着悠闲日子,与世无争。如果不是阴天,这一带风光更美得不得了。

走进挂着“湖州连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招牌的培育房内,一片淡紫色的花苞、形状像郁金香跃入我的眼帘。循着这诱人的花香,在百余个高低床六层格的木框里,一朵朵、一簇簇紧紧地挨在一起的西红花,正开得娇艳,长势喜人,花香袭人。我怀着一种奇妙的心情,看着花里那如同在燃烧着一般的红色雌蕊。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是一种被誉为‘红色金子’的名贵药材,原产于西藏雪域高原,而在离湖州不远的上海崇明岛就有一个西红花的种群繁育基地,繁育出了能在江南一带种植生长的西红花品种。西红花的经济价值极高,五年前,我引进了西红花的种植,也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种起了西红花,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是第一次见到西红花。听着西红花的主人,村支书杨连生的介绍,不禁心动。

“其实,它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跟家里种蒜差不多。妙西的生态环境优良,土质又十分适合种植西红花。”从种球繁殖复壮、栽培管理、鲜花采收……杨连生笑着对我们说,他今年种下的十亩多西红花试验田已经收种了。

西红花花期每年只有一次,必须在10月份花朵绽放时采收,整个采摘、焙烤过程也必须人工进行。到11月下旬秋收结束以后开始种植,第二年5月夏种前收种,完全不会耽误粮食种植,而且在种过西红花的田里种粮食用的肥也少。眼下,每公斤烘干花丝市场价竟已飙到三万多元,并且是供不应求。花丝和种子都可卖钱,每亩西红花收入可达二万元。杨连生已将自己种植的西红花注册为“红花王”商标。目前,合作社里西红花的种植面积已有二百多亩,年产干花丝一百多公斤,三十多户村民凭着小小的西红花“红花王”致富了。

“有钱大家赚,同走致富路。”杨连生微笑着说。种植西红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和晚稻实现轮作。“西红花的球精在晚稻收割之后,种到稻田中,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在球茎上方会长出新的球茎。”杨连生说,这样科学种植西红花,不仅可以与粮食轮作,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30%左右。

谈笑间透露着聪明和干练的杨连生告诉我,西红花花蕊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活血化瘀。最神奇的是,当用开水冲泡后,水的颜色变柠檬黄,而花的鲜红的颜色却不会变色。

回到村部会议室,杨连生着手为我们冲上一杯。只见他拈三五丝西红花,放入杯中,冲入开水,西红花便曼舞起来,水中,西红花渐渐晕出金黄,如薄云中透出的万丈霞光。放上十来分钟,水中的金黄越发耀眼,汤色清亮。品上一口,有西红花淡淡的清香,回味。不知又添了几次水,水中仍是耀眼的金黄,而西红花却始终保持不变的本色,依然是浓重而美丽的鲜红。

不禁对西红花钦佩。其实这个过程,一如人生。经历过风雨,有人将风雨视为洗礼,将人性中的美好洗礼后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而有些人则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曾经本色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颜色。在这个世上,无论经历过怎样的风雨都不褪色,始终保持生命本色的人,能有几个呢?杨连生不正是一朵“红花王”么,从五年前一个门外汉,到如今成为当地西红花种植的高手,村里致富的领头人。

正值温馨的深秋,整个楂树坞村开着幸福光鲜的花朵,弥漫着西红花成熟的味道,带着丰收的气息,花农们在那一堆一堆花朵簇拥的美梦中畅想着希望、计划着未来。我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也相信会有,与楂树坞村“红花王”再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51xueba.com/fanwen/daquan/a10/135808.html

最新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