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全部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全部教案篇一
杨树岭中学
教师 孙志华 2024年12 月30 日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对照《准则》《条例》,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剖析。组织生活会主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我直奔主题,查找问题,剖析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由于忙于具体工作,对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且很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的挖掘理论的内涵,没有把握吃透这些理论的精髓,思想上缺乏紧迫感,政治上缺乏责任感。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真正的学以致用,处理问题和工作有时凭经验,缺乏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
2、在思想工作方面,总是把工作做的太具体,教学工作上不够创新。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课业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
3、工作缺乏创新。自己能够在教学上动脑筋、想办法,查缺补漏,但从目前看,充其量只是一个补锅匠,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要加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抓落实力度。
3、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敢想敢为,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闯出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总之,我身上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自己总结的这几方面,还有许多没有察觉的缺点,需要在与同志们的进一步交流中发现和改进,需要在坐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中恳的批评。今后,我愿和大家一起在开拓中前进,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团结奋斗、发挥优势,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以上自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全部教案篇二
http://
初中语文教案汇编
教案一:《藤野先生》
(一)教案二:《藤野先生》
(二)教案三:《我的同学》 教案四:《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五:《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六:《雪》 教案七:《雷电颂》 教案八:《海燕》 教案九:《端午的鸭蛋》 教案十:《五柳先生传》 教案十一:《马说》
教案十二:《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十三:《小石谭记》 教案十四:《岳阳楼记》 教案十五:《醉翁亭记》 教案十六:《满井游记》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顺利通过笔试之后进入面试环节是不是又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呢,别担心,考生们有福了,这里为你准备了面试考试中最关键的部分试讲的“教案”,事业单位教师考试,面试这一环节,是您进入教师岗位最后的冲刺了,所以要做好充沛的准备,现有复习资料下载,使用能助您实现梦想。】
http://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http://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
http://
来分析一下他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五)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应该说,本课的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难理解的语句也有很多,学生找出哪句话来评论和讨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在课上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都处理完。教师采取的策略就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求课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完,至下课时为止。──事实上事关对内容和人物理解的重要问题都已处理过了,所以此处可以灵活处理。)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
http://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 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http://
藤野先生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教学设想:
本文可教读的内容很多,且有一定难度。从化难为易的思想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拟从题目入手,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形象和品格,然后,抓住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等内容,理解本文的社会背景情况;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理解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理清全文结构和中心。最后,揣摩一些语句的含意和感情色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着重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一)阅读、熟悉课文。
(二)归纳分析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理解其思想品质,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先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
-78
http://
3.思考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课本上〔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一条注解,想一想文中贯穿着鲁迅怎样的思想。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理解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那些内容与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重点检查注音
方法:教师用投影显示,学生读出正确的字音。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词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
宛如 驿站 教诲 瞥见 畸形 匿名 杳无消息
(二)讨论几个问题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学生:参看注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思考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找出文中反映这一问题的相关事件的内容。投影:
(1)匿名信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2)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2.启发学生明确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原本想学了医术回国去救治苦难
http://的国民,又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但这两件事以后,让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从这两件事和弃医从文的改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的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4.文中还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明确:
(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和学跳舞。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可对文中的比喻夸张反语的讽刺描写做些提示)
(2)去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写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是作者去仙台学医的主要动机。
(3)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统领第一层,句中的副词“大概”表示推度、估计。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所给予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固然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表示,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作者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这里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副词“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意思是想不到前面说的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一般是不易安睡的,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达了作者对恶劣
http://
生活环境的不以为然。“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这段写初到仙台,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受到“优待”。这样写是为藤野先生出场前作准备,为后文要写的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起了衬托作用。
(4)与藤野先生的告别。
这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与前面的相识、相处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5)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这里作者直接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并高度赞美藤野先生说:“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位老师。怀念的行动:装订收藏经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可要求学生齐读“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每当夜间„„”末尾,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意及修辞方法。对“小而言之”与“大而言之”可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以加深领会。)
(三)根据以上分析和归纳,请同学们谈谈本文的中心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如下: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理清全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 2.思考:
(1)为什么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位老师呢?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哪一点是作者最为敬佩和感动的?
(2)怎样理解全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与全文中心意思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运用明暗两条线索写作的特点。 2.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http://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作业 1.全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段):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写出了去仙台学医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4-35段):在仙台学医的经历。
第一层(4段):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
第二层(5段)概述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
第三层(6-2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交。
第四层(24—31段):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第五层(32-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对“我”的鼓舞。
2.藤野先生有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有高尚的品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品格中,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是最使作者敬佩和感动的。
3.最后一句,其中“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全句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一句,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将怀念之情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总结了全篇,深化了中心。(二)理解文章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
要求学生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进行讨论。主要是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两条线索写法的认识。
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这是明线。另外,全文还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贯穿全篇,这是暗线。
(三)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可让学生回顾全文,质疑发问,进行讨论。然后作适当补充。
△体会下列语句或加点词语中的含义。
1.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
http://
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大”和“小”怎么理解?)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第1个分句与后边能构成因果关系吗?是作者本人的意思吗?)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什么意思?什么感情?)
【说明】引导学生揣摩本文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或感情色彩,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是语言训练。本文可揣摩的语句很多,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找出来揣摩分析,提出几个句子作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或体会就够了。(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下列问题,理解本文第5段的层次和段意。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中的哪个地方?
2.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
3.如果把这段分两层,应从哪儿分开?两层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试结合两层内容做些分析。
4.作者对职员们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对藤野先生的关心又是怎样看的呢?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思考,你对这段文字的作用有哪些进一步的理解? 【参考答案】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段的结构和含义。“段”是构成篇的单位,要想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从读懂基本段做起。第五段是本课难度较大的段落,深入理解这一段,对于掌握段落阅读的一般规律会有一定的启发。
第1和第3两题划分层次和理解层次间的关系是阅读一段话所不可忽略的步骤。从开头到“龙舌兰”是第一层,第一句就管到这里。尊为“胶菜”和美其名曰“龙舌兰”都是对“物以稀为贵”的解说。以下是第二层,是说到仙台所受的“优待”。这两层是并列关系,先说物,后说人。前者对后者起比照衬托的作用。这样比照,可见作者对受优待的理解是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少。
第2小题:“优待”是指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为“我”的食宿操心。“操心”是
http://
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
-15161718
http://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
http://
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
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http://
五、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 人与狗的情趣
http://
列夫·托尔斯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23242526
http://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3.侧面烘托:(1)色彩映衬: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白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和希望。
(2)人物活动——我的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儿童塑雪罗汉: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使雪有了人的生命。
师小结:南方的雪温和、滋润美艳、富有生机,(师板书)那北方的雪呢?
(二)北方的雪
师:指名朗读4——6段,思考北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直接点明特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从形态上来说)
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和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写出了它的质地、形态”
3.侧面烘托:用“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没有什么奇花异草作伴)作为雪活动的背景,衬托它的“孤独”,突出它的气势非凡。
师小结: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蓬勃奋飞,气势磅礴(师板书)
三、合作研讨
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师小结过渡: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幅冬天的雪景图,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情)
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前后桌间相互交流,并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理由。
http://
生交流略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南方的雪)
生1: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2: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家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家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3: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又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明确: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板书:抒写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北方的雪)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提示:北方冬天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呼啸的旋风、干燥的空气。一言以蔽之“环境恶劣——空旷寂寞、荒凉寒冷”。但雪的表现呢?——决不粘连,孤独的灿灿的生光、蓬勃地奋飞、旋转且升腾,这体现了雪的什么精神?(体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撼天动地,使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生4: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
师:千言万语浓缩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激昂地小结: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没有奇花异草相伴;它又是不屈的,滋润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的雨在抗击寒流中献了身,变成了雨的精魂——雪,仍不屈地抗争着;它虽死犹生!真地称得上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板书:赞颂不屈的斗争精神)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4——6段,再次感受朔方雪的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拓展延伸
http://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了昨晚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说,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大家参照相关资料(写作背景、专家解毒、鲁迅故事等),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回答:
生1: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2: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生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生4: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
生4: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南方雪景图:滋润美艳(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北方雪景图:如粉,如沙(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http://
雷电颂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如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及全剧梗概
1.请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2.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313233
http://
1.播放场景欣赏及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要求仔细聆听,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学生齐声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求表达出作品的感情。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请同学们给下列形象和其相应的象征意义连线 形象 象征意义
暴风雨 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燕 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海鸥 海鸭 企鹅 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革命的胜利
大海 波浪 害怕革命、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 沙皇专制统治,反人民的黑暗势力
4.思考讨论: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几个场景画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可分三个场景画面: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http://
5.品读第一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在这样的环境下,海燕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的语句。明确:(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3)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3)请找出侧面烘托海燕形象的语句。
明确:(1)1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欢乐。(2)在这叫喊声里——„„胜利的信心。
(3)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4)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5)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6.品读第二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这时环境进一步险恶了,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2)在这样环境下,海燕又如何面对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表现的语句。明确: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7.品读第三幅画面(先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而后分配小组齐读)
(1)这时环境更加险恶了,请找出描写海燕所处的环境的语句。
明确: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http://
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在这样环境下,海燕又表现得如何呢?请找出直接描写海燕表现的语句。明确:——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8.学生再次欣赏场景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成诵。
2.思考文章主要描写海燕,为什么又要描写海燕所出的环境和其它海鸟的表现?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赏析(以下问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1.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文章还对海燕所处的典型环境即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进行描写,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品按时间的变化,写了“暴风雨就要来啦”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自然景象。这三个不同景象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益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海燕的英勇顽强的崇 高性格和坚定乐观的英雄气概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烘托和显现。环境描写还给作品带来浓厚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2.课文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这些海鸟心惊胆战、张皇失措、自私、逃避现实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对比烘托出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除象征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外,本文还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理解体会其表达作用。
http://
(1)在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明确:比喻和拟人。从形、色两方面生动形象地突出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善战的姿态。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比喻、拟人、反复。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显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三、体验反思
《海燕》虽然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但是我们撇开这个背景,《海燕》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因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从勇敢的海燕身上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 答案要点:我们应像海燕那样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勇敢地顽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暴风雨”。
四、布置作业
1.请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 2.请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3.请课外阅读现代作家郑振铎散文《海燕》并思考文后问题。
http://
端午的鸭蛋
【此篇教案是教师面试中试讲的一个常考点,适用于教师资格,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面试考试面试试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极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
4.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5.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听文本——谈内容——读情感——品语言——写民俗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构成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说到节日,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播放课件:春节中的放爆竹、吃饺子等画面+背景音乐)这是什么节日?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教师明确:放爆竹是为了趋赶年兽,吃饺子则是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播放课件:闹元宵、猜灯谜的画面+背景音乐)这又是什么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怎样的习俗?
(播放课件:小孩吃粽子的画面+背景音乐)
在咱们新余,端午节上会有怎样的习俗?家家户户吃粽子,到孔目江赛龙舟等。可是,我觉得很奇怪,端午和鸭蛋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跟随老师到江苏的高邮去看看。
二、简介作者
http://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教师明确:着重解释“凡人小事”的特点。
三、听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件:本篇文章的朗读以及动画) 1.要求:请同学们把握文意,说说你同意以下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播放课件:有人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有人说:“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教师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接着,文章写了高邮鸭蛋的有名,写了当地“挂鸭蛋絡子”的习俗,以及孩子把弄鸭蛋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和鸭蛋有关,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播放课件:用图表式的结构明确本文的基本思路)(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
教师明确: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
(3)想想咱们曾经学过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你能再补充说说这还是一篇写什么内容的文章?
教师明确:这还是一篇表达作者对故乡热爱与怀恋的文章。
四、播放课件
1.读文章,请找出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热爱的句子?)(学生讨论查找,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教师明确: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些句子。可以看到,在一句中这“不大高兴”是最能表现出作者的爱乡之情,而二三句中的实在和什么也都有这样的效果。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些句子都能让读者品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下面,咱们再
http://
读文章,来品品语言的味道.2.读文章,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教师明确: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词准确的语言魅力。
五、作者帮端午的鸭蛋写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我们也用民俗的方式来书写民俗吧!三写对联,用对联来书写各地传统节日习俗!
上联:赏中秋喝马洪谷酒故土难离
下联:话端午品高邮鸭蛋乡情意深
横批:普天同庆
《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请同学们张开睿智的双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去体会咱们的传统文化。
http://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熟练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3.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教学难点:
体会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但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
-424344
http://
(幻灯片展示)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 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二、朗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三、翻译课文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个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 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完成后,教师明确翻译不准确的词句,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四、背诵课文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五、作业:1.继续背诵课文;2.课后练习题。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几名同学起来背诵课文,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分析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问题)师: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师: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生:不会被人发现。
生:会让人觉得不如其它马。
师: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师: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没有遇见伯乐
http://
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师: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生: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
师:第二段中说: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生:是不如常马
生:比常马跑得远,因为没有给它吃饱
师: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师: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生:不给它们吃饱 生:给他们吃的不好
生:不懂它们叫的意思,用鞭子打它们。
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生:其真不知马也 师:其真不知马也。
师: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表现了非常憎恨那些不识马的人 生:对千里马感到惋惜 生:为“千里马”鸣不平生:对朝廷的讽刺和愤怒
师: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师: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生:不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 生:是指的作者所处的朝廷
http://
师: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师: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生: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如现在生:我们如果遇到像千里马一样的处境时,不应该退缩 生答: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匹“千里马”
师: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学习迁移
师: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生:我学习“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去找适合我的地方发展。
生:我学习“苏秦悬梁刺股发愤”,因为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做的更好。生:我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不如隐居起来。生:„„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再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遇到困难应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困难,战胜困难,更要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五、作业
1.读《马说》有感
http://
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简介: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是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朗读课文
-4950-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全部教案篇三
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那么初中语文老师如何制定工作计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篇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个所学校。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从他们的小学毕业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优秀率不到10%,而且学生的口头表到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不是很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的不够好,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主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新学期了,每一位学生都将展开心的人生,所以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提高朗读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生命 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童趣》是古代散文。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掌握这个单元需要识记的生字。2、学习朗读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的意图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是继续上个单元的人生课题,交我们怎么树立理想,实现理想。在这个单元中,有的课文讴歌理想(《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我的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论语十则》)等。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继续上一个单元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2、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重新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 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美的情感(《山中访友》)……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而且要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四单元
在讲完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之后,本单元开启科学的大门。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
本单元的特点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再者,在学习中,要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学习本单元,要抓住几个要点,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注意字词句的积累,掌握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2、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体会、珍惜家庭亲情。3、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和训练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当中,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借助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科书体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第一单元是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是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是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是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是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是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而且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世纪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能独立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
(三)、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三、教学目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一)、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二)、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开展各种活动。因此,教师要开发并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发生活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六、教学
总结
及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整第一、二、三和第四单元的开始,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项活动的开展本着切实有效的原则。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教研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较浓厚的教学氛围。
3.积极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改革意图,认真学习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以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网络教研为平台,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根据教研组工作量大的特点,积极探索组内教师自主、合作、科学专业发展的途径,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全员参与,强化落实,抓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效率,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
三、工作举措
(一)完善教科研制度,规范教学科研
保证教研组内老师完成教导处规定的上课、听课任务,认真落实组内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积极参加集体评议以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者先说后讲再反思。反思要求有: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的创新见解;反思再教设计。要求笔记反思评价全部登载于个人成长博客上。
评者要做到:发现执教老师的一个亮点,找出执教老师的一个不足之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升业务水平
1、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常规,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专著,加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促使教师从观念到行动的彻底转变。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成效,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使用率。
3、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强调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落实备课组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共8次)。每周周二下午七、八节课,备课组长按教学内容划分不同内容的主备课负责人,主备课人要提出备课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法的组织和学法的指导,本单元检测评价和分析方案。备课组活动还要加强教师对习题的研究,做到教师通过做习题后再为学生精选出相应的习题,要研究中考的试题趋势。本学期各备课组要上交每人四份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做课后,写出相应的分析反思,集中上交。
4.继续落实好“帮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以远程教育、网络教研为平台,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三)落实教研职能,加强校本教研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参加各级种类业务学习与培训。加大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
2、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本学期每位老师的教学随堂公开课,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围绕相应的课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随堂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促本组教师共同提高。
3、积极参加区级教研室及学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掌握教学信息,研究新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力求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
(四)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尝试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倡导教师听课不仅仅是听,更是对教学的研讨,通过研讨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2、尝试推行教科研工作的“四个一”。即备好一节优质教案,上好一堂优质课,写好一篇教学反思,写好一篇教学论文。
3、抓好课题研讨,组织教师认真上好公开课、研究课及示范课。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落实每人围绕课题主讲一节公开课。
企业交通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盛市、县有关交通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我局年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我县交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结合我局具体情况,制定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不断推进交通安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继续开展“安全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构建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市政府、市交通局和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杜绝特大交通事故,遏制较大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行业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交通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加强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交通安全事关人命和财产安全;事关交通事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局属各单位和驻沅交通系统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交通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对交通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经费,实行领导“一岗双责”制。明确和落实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职责,实行党政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我县交通安全工作。
(二)切实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局属各行业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交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所属交通企事业单位和下级交通行业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对所监管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监督管理。
运管所要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源头监控,严把交通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要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怀化市发展农村客运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促进我县农村客运规范安全。
农村公路管理站要抓好所辖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危桥险路监控和改造,深入开展以排查治理公路危险路段,完善标志标线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纳入整改的安全隐患和排查发现的危桥险段的改造力度,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站要继续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严格执行交通建设市场安全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开工,无证施工和无证上岗行为,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行为。
海事处要加强“四客一危”船舶和库区水上的安全监管,强化重点港口、码头的源头安全管理。要严格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严格“三品”检查;严肃查处船舶违章超载、顶蓬坐人等行为;严肃查处船舶无证经营和无证造船厂点。要加大船员培训和船舶审验发证工作。要建立水上交通运输动态安全监管系统(gps)建设,实行视频监控。航道部门要及时清除库区水上的碍航物,整治航道内的滥采乱挖行为,确保航道畅通。
库区水上安全所要进一步推行“县管乡包村落实”管理模式,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严格乡镇船舶、渡口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受县政府委托与库区乡镇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开展不定期检查,督促责任落实;二要强化联乡责任制,帮助指导库区乡镇开展船舶、渡口的安全管理;三要在去年渡口渡船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审批渡口设置,规范渡运行为;四要严格履行“县管”职责,巩固“乡包”工作,重点抓好“村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内务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现场检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应急救援机制等。五要督促库区乡镇坚持赶集、汛期、节假日、学生渡运等重点时期的领导带班渡口码头现场值守制度,切实维护辖区渡运安全。六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快乡镇渡船更新改造和码头硬化、候船亭建设,渡口码头标牌更新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面完成全年18艘危旧渡船的更新改造任务,开展渡口改造工作。七要开展库区乡镇船管员、村安全专干的业务培训。全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着力提高船管员业务素质。八要开展库区水上交通安全手机信息提示工作,提示范围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员直至渡工。九要督促乡镇加强非运输船舶的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实行档案、台账化管理,严禁其从事客货营运。十要积极开展库区水上安全管理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推介“县管乡包村落实”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库区水上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交通运输企业都要建立覆盖全员过程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营运车船安全管理,督促从业人员严守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篇四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导学,质疑探究,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展开教研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扎实进行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造我校的语文教学品牌。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目标一致,方法灵活,张扬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相关工作,全力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1、以课文为有效载体,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阶段性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继续训练并培养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同时,侧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好过渡和衔接。
3、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5、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6、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7、注重骨干培养和带教工作,提升组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教学工作检查为契机,营造教研氛围。
8、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二)常常规要求
第一、备课
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1、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
2、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在集体备课之前,个人必须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参加集体研究。在集体研究后,个人按课时编写教案。
第二、上课
严格执行教学目标,能放能收;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简明、连贯、得体,风格平和风趣,吸引学生注意。注意教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考纲为本纲,不随意授课,传授知识准确,疑难问题注意研究讨论,务求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
注意差生的教育,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能够个别提醒指导;不辱骂、体罚、恐吓学生,也不放任自流。每天要有少量作业,每周检查作业不少于2次。课堂结构严谨,有头有尾;授课课型明确,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写作课区别分明。
第三、教学进度与教材使用
本学期起,初一、初二年级除完成教学进度规定的任务之外,充分阅读“语文读本。本学期初一、初二的课本教学严格依照教材编排的体例,落实大纲目标和考纲具体考点。初三年级要认真积极地做好中考复习冲刺阶段的工作,科学地、有序地安排好各个环节;复习中力求做到: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扬长补短,争取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全部教案篇四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例析
1、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动宾或主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主谓搭配不当,“舞姿”不会回响,可在后加上“还浮现在我的脑中”。)
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接待”的只能是人,不能是“来信”。)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时候”改为“地方”或将“深秋”与“岳麓山”对调。)
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
2、成分残缺 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例如: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因滥用虚词导致缺主语,应去掉“使”。此类题在中考中出现特多。)
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缺谓语,在“是否”后加上“是”。)
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缺宾语,在句末加上“水平”。)
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多为语意堆砌。
„„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毫无作为”和“一事无成” 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一。)
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关联词位置不当。例如: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应将“使用”和“研制”调换位置。)
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在追查以滑石粉、碳醋钙甚至废塑料为原料的主要“毒餐盒”。(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主要”与“原料的” 调换位置。)
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20世纪”与“杰出的”应调换位置。)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定语状语错位,应把“充分”移至“发挥”前面。)
5、用词不当 包括词性、词义、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例如:
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画”不能“喜闻”,应将“喜闻乐见”改为“喜爱”。)
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本质。(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展示”改为“暴露”。)
6、并列不当 交叉或从属概念并列一起。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同学”和“团员”为交叉概念,可删其一)
7、句意歧义 句子失去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这次回母校,我又听到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许多”可理解为修饰“张老师” 也可理解为修饰“事迹”。可在“许多”后加“位”或将“许多”与“张老师”对调。)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8、不合事理 指在表述中,或违反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情况,或前后矛盾,或否定不当,或修辞不当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书法家米蒂的故居是襄樊市新修建的汉江“外滩”。(“故居”指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与“新修建”矛盾。可在“故居”后加上“所在地”。)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否定不当,删去“不上网”中的“不”。)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比喻不当,“红润的脸蛋”与白色“梨花”不相似,可将“梨花”改为“桃花”等。)
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否”包含正反“两面”的意义,而后半句仅含正的“一面”,不能相对。可删去“是否”或在“解决”前加上“能否”。此类题出现较多。)
9、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例如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10、前后矛盾。例如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整个校园一片漆黑,只有张老师的寝室还有灯光。
病句类型与修改方法指导
一、看到介词不放过:对于介词(在、经过、通过、当、由于……)当头的句子,句中使用了使令动词(使、令、让、叫……),极容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当或不明,这种句子往往要删去介词或使令动词。
二、看到否定词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一定要注意。含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防止、切记、避免、切乏、预防等,后面不能再有否定词“不、没有”等词语,如果不当,就删去一个否定词。
三、
看到反问词与否定词连用不放过:反问词与两个否定词连用往往容易出毛病,如果出现病句只要删去一个即可。四、看到双面词(肯定否定连用)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该分析句子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搭配的毛病。遇上这样的句子,只要调整到前后一致即可。
五、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则要根据语意更换其中的一个。(注意句子中主语与关联词的位置,主语相同在前,主语不同在后)
六、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照应不周或逻辑方面(交叉包含)的毛病。遇上这样的病句就要把不搭配的内容删去或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注意顿号、连词“和、与、”等)
七、看到动词不放过:(1)“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2)读到一个句子就应该有意识的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不能带的,就删去宾语,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不能搭配的,就换动词。注意“得”字后面不能带动词。
八、看到表示数量、范围、程度或修饰语等词不放过:句中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等词常易与其它词语相矛盾。遇上这样的病句要把相矛盾的部分删去。
修饰语的顺序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
教学
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2、如状语与中心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
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 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九、看到表示感情色彩的词语(成语)不放过:句中的褒贬义与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感情色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相吻合的感情色彩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