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PPT下载网 - www.51xueba.com - PPT背景图片,PPT模板免费下载!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 2024教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体会

2024教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9 15:14:23来源:网络 作者:夜色温柔 点击: 162 次 下载.docx文档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加强教师能力,那么下边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谋》),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4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新时代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具体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落实《强师计划》的重点在农村学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均衡搭配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补齐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短板。事实证明,一所学校的某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位优秀教师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农村家长之所以到城区卖房择校,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原因就在于优秀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

各地要借“县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时机,集中解决优秀教师长期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的问题,通过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优秀教师按学科均衡搭配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志之一。有些农村学校,教师总数可能已经充足,按生师比不存在缺编问题,但一些学科人员富余,另外一些学科却无人任教,如音体美等学科,这种情况被业内人士称为“结构性缺编”。

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每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教育、编制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学校什么学科教师富余,富余多少,什么学科的教师紧缺,缺乏多少,有一本“明白帐”,不能凭感觉调配教师。在摸清教师自然减员的前提下,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做好每所学校教师需求调查,制订好教师招聘方案,并保证所招教师与学科需求精准对应,从而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许多农村学之所以教学质量低,当地百姓不满意,可能不是师资水平低,而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校长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层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让其在工资、住房、评优树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投身农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就基层学校而言,落实《强师计划》要着力策划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工程,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发展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其一,实施“读书换脑工程”,着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是教育思想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不仅可以不断更新的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确立了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校要帮助教师制订读书成长计划,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自读三本其它内容的书籍。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读,每月召集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教师广泛交流读书体会,谈心得、议感悟、话收获,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使教师个人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集体交流成为一种风气,全程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其二,推进“名师带动工程”,满足教师的成就欲望。学校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按照“提高素质、优化师能、造就名师”的思路和“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名师培养策略,积极锻造各级名师,使他们成为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师德标兵、教学专家、育人楷模、科研先锋,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固塔基”——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师能水平。学校要通过开展了“教师教学水平系列达标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壮塔身”——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学校要加强与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实施“影子培训”,采取专家报告、交流研讨、问题答疑等方式,让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

“树塔尖”——为专家型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各级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师、教学能手等,学校要着力“搭台子”,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

其三,实施“校本研修工程”,满足教师交流的提高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说道:“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者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学校要按照“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思路,成立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引导教师以主体的身份,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和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四,实施“小课题研究工程”,引导教师体验创造的快乐。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教育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每节课、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成长就会向前跨进一步。为此,学校要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将教育科研从仰望星空的虚幻变成了脚踏实地的探索,引导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逐步成长为各级名师。

《强师计划》从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从加强顶层设计出发,创新制度安排,为全面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表明了教育部门的决心、勇气以及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认清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新坐标、新使命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尊师重教政策相继出台,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数量、规模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增强。但仍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当下,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助推基础教育向育人本质回归,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和挑战,筑基提质、补短扶弱、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具有系统性制度设计和全局性的行动路线图。《强师计划》系统性地梳理打造大国强师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从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培养层次、推动师资优质均衡、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强师计划》以务实的姿态,瞄准关键点,如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又对现有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这些设计既有宏观视野,又具有执行的可操作性,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施工图纸”。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抓住工资待遇这个关键的“指挥棒”。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是前置性条件和基础性保障。打造基础教育强师队伍,要坚持强化保障、综合施策,着力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要求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重点投入优先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底线要求。不仅如此,还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全方位解决教师面临的各类生活困难。比如,针对部分乡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的问题,通过公租房、租赁补贴、共有产权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努力让乡村教师在学校有周转宿舍、在县城有稳定住房就是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让教师安居乐业、安心教学的题中之义。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牵好薄弱环节这个“牛鼻子”,精准发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基础教育的短板所在,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关键在师资。要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努力实现师资优质均衡。要瞄准薄弱环节发力,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定向培养输送项目、重点帮扶欠发达地区相对薄弱师范院校计划等,提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水平,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素质教师。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尤其要厚爱一分、高看一眼,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为乡村教育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我们要在社会各个层面,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为广大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潜心育人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标准,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扎根乡村的教师更多倾斜;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常态化培训机会,更好支持和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

筑梦中华,兴国必先强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强基固本浚源,把基础教育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力保障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基础工程,筑牢强国伟业的教育根基。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强师计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令人振奋。较长时间以来,教师的培养培训重“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又往往偏重业务能力、业务的技能技巧。后来重视与强调师德师风,并放在首位,但思想政治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普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起灵魂作用。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精神支柱,生命灯火点亮,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动力。

要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下功夫。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当教师自己真正体会到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平凡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就会有责任感、紧迫感、忧患意识,就会把每个孩子当作国家的宝贝、家家户户的宝贝倾心教育,满腔热情满腔爱;就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了仁爱之心,业务学识收获教育效果,又促使信仰更为坚定,教育情怀更为宽广。

《强师计划》中“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培养首要着力“根”与“魂”的教育,是指导思想的新飞跃。教师内生的驱动力与外部培养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必能推动教师队伍质量大提高。

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要着力于创新性发展

回溯历史,我国师范院校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基础教育实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后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功利主义盛行,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发生了变化,师范性迅速下降,人力、物力、财力不济,生源、质量皆不如人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师范教育从稳定走向提升,而今是在振兴上花大力气。振兴,不仅要梳理历史的足迹,从曲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更要振奋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肩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任,来思考师范教育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创新性发展。

《强师计划》就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了系统思考,对系统内诸多要素位置与作用辩证地指明,形成合力,加强建设的质量。“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主体、参与、纽带、实践基地,既各得其所,又开放、协同、联动,上下内外齐发力,这些创新性举措,推动教师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强师计划》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质量为重”,其中阐明要“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尽管当前改进师范院校评价与建设师范教育基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同步进行,但办学的质量说到底就是培养的人的质量,培养的师范生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主体的师范院校,即使积累了以往办学的诸多经验,但面对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培养的人素质、能力明显不足往往就是办学的短板及缺失。

办学最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当代师范生内心有哪些需求、哪些困惑、哪些追求,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怎样,需了解、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躺平”“佛系”,追根寻源,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剖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能取得培根铸魂的效果。又如课程教学的设置,需与中小学深化课程教材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21世纪以来,后者改革的力度很大,从理念到做法,均需了解、研究,凌空地讲概念、术语,无济于事。再如培养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总要让他们懂得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能一讲到专业,一写文章,一有改革举措,引经据典都是别国的。应该是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事,多一点教育自信,多一点自主思考,积极创造。

师范院校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培养数量可观的教师,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就会出思想、出成果、出经验。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均至关重要。培养教师是追求永无止境的崇高事业,在这支队伍里行进的学者、专家、老师,志存高远,学识丰厚,业务精湛,全身心投入,必会受到由衷的敬仰与信赖。

补短扶弱、做优建强

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强师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教师及未来教师,全方位、多层次,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既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又充分发挥优质师资排头兵的作用,切实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而推动师资优质均衡,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

要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该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从人力资源到体制机制,到财力、物力保障,具体、实在,使“补短扶弱”有章可循,关键在落实,一项项到位。这就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要各级政府部门,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尽其责,攻坚克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口脱贫,最难的832个县也被攻下,脱了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要把后代培养好,有人才,才不会返贫,才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那种不认真兴办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在于对教育的战略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但是,教育的优先地位在一些领导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告诫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希望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40多年过去了,现实针对性还那么强,深思对照,可大大提升认识的高度,增添行动自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人力优势、人才优势,抓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是时不我待。《强师计划》应时代急需而制定,提出若干保障措施,使短板补起来、弱者强起来,优者更优、强者更强,锤炼出专家型的教师、教育家型的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教好学生,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只要上下内外齐发力,理想的美景就会呈现在眼前。信仰抵达的地方,脚步终将到达。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从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为作为具体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落实《强师计划》的重点在农村学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均衡搭配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补齐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短板。事实证明,一所学校的某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位优秀教师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各地要借“县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时机,集中解决优秀教师长期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的问题,通过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优秀教师按学科均衡搭配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调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每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教育、编制部门要对辖区内各校哪些学科教师富余、富余多少,哪些学科教师紧缺、缺口多少,有一本“明白账”,不能凭感觉调配教师。同时要做好学校教师需求调查,制订好教师招聘方案,保证所招教师与学科需求精准对应,从而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校长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层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让其在工资、住房、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投身农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就基层学校而言,落实《强师计划》要着力策划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工程,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实施“阅读成长工程”,着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要帮助教师制订读书成长计划,精读教育教学书籍。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读,每月召集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教师广泛交流读书体会,谈心得、议感悟、话收获,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集体交流成为一种风气,全程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推进“名师带动工程”,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按照“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的名师培养策略,积极锻造各级名师,使他们成为师德标兵、教学专家、育人楷模、科研先锋,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

“固塔基”——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师能水平。学校要通过开展“教师教学水平系列达标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壮塔身”——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学校要加强与高校、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让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树塔尖”——为专家型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各级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师、教学能手等,学校要着力“搭台子”,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这些教师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

实施“校本研修工程”,满足教师交流提高的需要。学校要成立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引导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和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实施“小课题研究工程”,引导教师体验创造的快乐。学校要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探索,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力求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层次矛盾,构建一套全口径、完整链条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系统提升我国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教师数量、规模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地区,违反师德师风事件仍时有发生,培养层次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待遇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依然存在。解决难点问题,需要聚焦深层次矛盾,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计划》出台的重要着眼点,正在于夯实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教育工作的基础,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强师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统筹教师培养、使用、服务保障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筑牢强师之基。要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重引领,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要促均衡,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抓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还要赋动能,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加强后备力量,提供源头活水,是事关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牛鼻子”。《计划》提出,支持一批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计划》推动面向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加大投入,将提升师范院校“以师为本”的意识,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在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教师职后支持的全流程中,系统性提升教师人才队伍水平。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仍相对较低,与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层次,培养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人才,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大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不仅将满足国家教育现代化对于创新性师资的需要,也能为造就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打牢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基础教育肩负时代重任,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在《计划》的实施推动下,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国良师”将持续涌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深刻把握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立德树人的奠基工程。要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一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端。要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为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教育的直接依靠力量。要通过基础教育强师之策,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期盼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要通过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服务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顺应人民期待,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素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推进师德师风基地建设,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打造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

以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为突破,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改革培养模式,加大教育硕士培养力度。改进教师教育内容,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融合教育实施、科学教育提质、数字素养提升等。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完善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机制,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实施“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着力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以深化教师管理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完善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依据标准自主评聘中、初级职称和岗位,鼓励地方探索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切实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管理,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加强人员和编制的动态调整,不断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管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实现到2024年为每县培养100名左右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师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开发、遴选优质资源,服务广大教师。大力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推动师范生、教师、教师资格等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支持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推动相关管理系统深入应用,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确保教师信息安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挖掘和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以新技术为教师赋能、为教师减负。

加强实施保障,切实实施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加强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通过建立标准、项目拉动、转型改制等举措,推动各地构建完善省域内教师发展机构体系,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开展试点改革。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等协同,开展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师范生培养、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人事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通教师培养、使用、管理、发展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化评价改革。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探索建立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的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加强协同合作。实施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组团形式重点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师范院校,整体提升教师教育水平。通过师范院校协同支持,建强一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以高校优质资源支持教师职后发展,以教师职后发展所需“反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全链条支持服务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和终身发展。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教师的陪伴。关心和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就是托起家庭的希望。我们要高质量落实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不断优化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环境,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他们能够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教育的文章,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的关注网,谢谢!

【2024教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体会】相关推荐文章:

小学计算机老师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2024

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心得感悟

2024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2024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方案解读

新时代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51xueba.com/fanwen/daquan/a10/201163.html

最新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