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大力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建议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本会经济委员会根据《汉南区政协二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八至九月份,就“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问题,深入部分农场、街、镇及部分企业和部门分“振兴传统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曾经兴盛的粮、棉、油的加工业等)、“培育新兴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正在兴起的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等)、“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三个专题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全区与农业产业化相关联企业共有37家,其中畜牧类3家,水产类6家,生鲜蔬菜类6家,粮食制品类4家,油脂类2家,发酵及生物技术类3家,饲料类1家,林木果品9家,其它类3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优化农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了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导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基地,不断加大带动作用,实现了企业、农户的“双赢”。
二是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与全国各大新型业态公司合作,形成了各自的市场网络。
三是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实现了带基地,订单生产。
四是企业的品牌效应日渐增强。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共注册商标20个,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渐增强。
二、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强大的动力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管理体制和产业主体的制约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属农业局、经贸委、农场街镇等多个部门管理。在现实的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部门分散,多重管理,只能在低层次运行,而且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环节脱节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造成种养业、加工业,流通环节之间信息不协调,不对称。
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的产权制度不健全,相当部分还是“作坊”式运营,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和有序竞争,造成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低,产品附加值小,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质量不优。
(二)原料供给的制约我区现有的农业是一家一户的自主种植生产,生产户数多,规模小,经营分散,这种生产和供给方式难以适应生产加工业集中,稳定的原料需求,加之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种养方式落后,信息屏蔽,使这种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农产品品质的制约我区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主要是与过去的那种初级产品的直接消费方式相应。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开发研究处于空白,使得农产品品质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固定的基地。
(四)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也偏低。
(五)发展环境的制约由于历史上欠账过多,政府的政策扶持难以到位,税收政策也是内外有别,企业缺乏强力支撑,加之融资瓶颈难以突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的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依然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企业的感情。
三、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对策工业立区,开放强区是汉南经济发展的主题。如何通过城乡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更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十分清楚的表明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一定要正视差距,统一认识,振奋精神,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到重要的位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建议:
(一)、立足区情,明晰思路,科学规划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区情,是加快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实现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正确认识汉南,了解区位条件,把握区情。
众所周知,我区是武汉的一个远城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总量匮乏,加上资源供给的不充足、不均衡,农产品的供给量远远达不到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不用说农产品品质对农产品加工的制约,这是我们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正确的认识和面对我区的这种客观条件,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明晰科学的发展思路,规划好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1.合理控制生产规模,适度发展针对我区的区情和目前的现状,“规模效益”应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如果一味讲究扩大生产规模,盲目加大生产投入,势必造成生产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80年代初,我区农场乡镇都办有一个粮油加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料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显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现都相继停产,衰败不堪。
假如当时我们正确认识到了我区客观存在的这种资源条件,不是一窝蜂的盲目上马,而是整合生产企业,改变布局分散、零星作业、零敲碎打的生产状况,收拢五指,选择食品行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拳头,那么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绝不会丧失那么好的历史机遇,造成目前这种举步艰难的现实。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历史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仔细思考,认真吸取。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历史作用:在带动一个乡,一个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科学和智慧,正确分析我区的区情,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在追求“规模效益”上下功夫。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认为目前要做好“米”“鱼”加工这二篇文章。银莲湖物资贸易公司应立足解决银莲湖、汉南的稻米资源,名舰、阿卜应立足全区的淡水鱼资源,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努力做优做好,从而形成拳头,形成品牌,形成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鱼”“米”的特色。
在此基础上辐射周边地区,不断做大做强.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区,开放强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全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围绕这个战略来实施。随着“全面加快武汉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战略的提出,“放权、放活、促进区级经济快速发展”措施的实施,我区的发展战略要适时跟进全市的这种战略调整,要主动迎接武汉城市圈的外延,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力发展。
全区要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全区现有的农业资源,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养殖传统、加工品质等各因素上综合考虑,进行科学论证,进而形成科学决策,确定一至二个能够拉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我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重点项目,实行项目招商。主动出击到相关地区寻找“同类项”或“互补项”,以优惠的引资条件和有效的招商方式,吸引外商、客商到汉南发展。
同时积极争取省、市乃至国家投资项目在汉南布点,竭诚欢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在我区建立科研基地和试验、实习基地,使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更具扩张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引导管理,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重引进、轻引导,重扶持、轻管理的现状。
曾几何时,我区某一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其较大的发展规模,以其较好的发展条件跻身于我市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的行列。省、市领导多次莅临指导,我区也把该企业作为全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力宣传,资金、贷款、补贴投入了许多,但是忽视了对其生产的引导,对其经营的管理。
如今,这家曾经积极带动了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被广大农民接受和欢迎的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每一个热爱汉南,每一个期盼汉南加快发展的人无不痛心,无不焦急。
从中我们要吸取深刻的教训:对于引进的企业,服务和管理要并举,引入和引导要并重,环境和机制要共创。
(二)、把握机遇,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作为传统农业区的汉南,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在艰难中摸索,在复苏中探求,在曲折中前进,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水产品加工业已确定了一定的优势。这为农产品加工业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周边城区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奋起直追的干劲。区域间这种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也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抢战先机,发展好这种优势。如果不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不真抓实干,将这些企业做优做好,那么我们将重蹈历史覆辙,再丧历史机遇。
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切实在服务管理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坚持企业优先、项目优先、纳税人优先,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落实各项政策,要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减免的税费和专项扶持经费,规范服务等政策措施,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武政办[20xx]123号)下发后,我区相应制定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汉政办[20xx]5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全区特色水产业发展。一是从支农资金、科技专项经费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特色水产业的发展;二是对有一定规模、能带动农户的加工企业,实行贷款贴息;三是对争取到市政府项目资金的企业、项目、基地实行配套政策(按市10区1的比例配套)。
”这些明文规定的政策要切实到位,让基层和企业切实感受到区委、区政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心和支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区委、区政府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发展。要带头树立诚信形象,做到承诺的事项就要坚决按时兑现。
在调查中,我们认为代表我区特色的“米”加工企业——银莲湖物资贸易公司,“鱼”加工企业——阿卜沃德食品公司,由于有些部门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产权不明晰,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建议:一是要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的方针,将这些企业和引进的企业同等对待,对他们同样实施优惠的政策,低价提供厂房、土地,并加以多项优惠扶持措施。
二是区委、区政府对此类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杜绝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强化优质服务。
农产品加工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意义,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要切实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切实从行动上做好服务,克服有的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中的一些陋习和痼疾,杜绝在收费、办证等方面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三)、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有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信息屏蔽,农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口号多、行动少、施行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运营要通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来推进发展。一是要切实搭建企业和农户之间信息双向互动的畅通平台,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双方能通过信息,加强产销合作。
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加工三环节之间的增值,通过市场信息媒介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标。二是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紧密联系,构建农户、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机制。
重点是要扶持和培育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能把市场信息、适用新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传递给农户,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连接,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政府要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和带领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拓宽增收渠道的组织依托。
通过搭建畅通的信息互动平台,通过强化订单生产,合同经营,农户自然而然就会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取得了的效益中转变种养方式和种养习惯。如此互动的过程,如此双赢的效益,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农产品加工业的推进也自然落到了实处。
(四)、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落后,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和技术含量较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质量标准认证。在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工艺水平不高、质量标准不严、食品安全不强的企业是永远长不大的。
我们要直面这种现实,采取切实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区委、区政府及主要职能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实施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要推进科技和生产的有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研究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良传统农产品品种和品质;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品牌化营销,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要解决农业产后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农产品及加工业各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科学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借鉴先进的经验,尽快形成和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既符合实际又与先进水平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做到用标准组织生产,规范市场,保障销售,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使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