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一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2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二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三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体育课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竟然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学校的时候。学校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四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体育课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竟然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学校的时候。学校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五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六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