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坚持原则继续深化改革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的发展,实现宏伟目标,仍然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出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坚持的一些原则。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我国改革前最突出的体制特征是高度集中。由于这种体制是按照特定的思想观念建立的,因而如果没有思
想观念方面的变化,任何改革都是难以设想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前后我国开展了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社会各界基本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与实践的互动过程表明,解放思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今天,继续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实践的进程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
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财富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实践证明,从早期的长途贩运、搞活商品流通到个体服务商户的大规模发展,从允许私人雇工到私营企业快速发展,从农村社队企业“副业”补充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经济特区“来料加工”到“三资”企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的突破、每一步的深化,都是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果。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今天,不断克服思想束缚和现实障碍,继续深化改革,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继续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作为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是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党的十四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断深化,这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逐步演进的过程。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拓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空间,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不断突破传统理论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始终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正是这种坚持,为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跨越计划
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楚河汉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这种坚持,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以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创新
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社会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而且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前行、相互促进。上世纪80年代初沿海经济特区的创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尽管创立特区的初衷主要基于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并借鉴管理经验,但实际运行的结果对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
经济特区引入境外私人投资,发展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率先形成了多元所有制结构。同时,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
管理体制,更多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大大加快了特区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此外,配合引入境外投资,经济特区率先进行了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尝试。这样,经济特区就成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场。它的成功不仅直接推动了整个沿海地区开放战略的形成,并最终促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而且通过对整体经济的示范和传导作用,成为启动大规模市场取向改革的先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不仅在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而且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获得体制创新的动力。我国清理和改革大量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推动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坚持以人为本,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每个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正当权利。我们在改革初期就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改革的起点和主要内容就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使人民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利润留成和股份制的普遍推广,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扭转了社会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改革得以成功推进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方针。几年来,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目标,充分体现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