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省委巡视组反馈(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省委巡视组反馈篇一
中共ⅹⅹ乡委员会
ⅹⅹ乡人民政府
(ⅹⅹ年5月11日)
一、乡情介绍
ⅹⅹ乡地处合水县南部,山、川、塬皆有,罗段公路纵贯全境。全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517户,14520人,总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折合116550亩),其中耕地面积3.54万亩。全乡现有乡干部56人,村干部23人。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近年来荣获“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乡镇”、“合水县平安乡镇”、“合水县劳务大乡”、“合水县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强乡富民为目标,以民生改善为保障,实施“项目兴乡、三产活乡、城镇亮乡”三大战略,主抓苹果生产、劳务转型、规模养殖三大产业,加快水电路、新农宅、小城镇三项建设,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新ⅹⅹ”的总体思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乡上下出现了风气正、人气旺、政局稳、发展快、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先后为市、县提供了政法综治、蔬菜生产、新农村建设等3个现场会。至2024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累计完成9185.7万元,年增长3.34%,年均粮食产量达到7000吨以上,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9.2万元,年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84万元,年均长3.6%,-123456789-
省委巡视组反馈篇二
省委巡视组工作汇报
【篇1:省委巡视组检查工作汇报】
工 作 汇 报
中共肖咀乡委员会肖咀乡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1日)
一、乡情介绍
肖咀乡地处合水县南部,山、川、塬皆有,罗段公路纵贯全境。全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517户,14520人,总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折合116550亩),其中耕地面积3.54万亩。全乡现有乡干部56人,村干部23人。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近年来荣获“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乡镇”、“合水县平安乡镇”、“合水县劳务大乡”、“合水县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强乡富民为目标,以民生改善为保障,实施“项目兴乡、三产活乡、城镇亮乡”三大战略,主抓苹果生产、劳务转型、规模养殖三大产业,加快水电路、新农宅、小城镇三项建设,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新肖咀”的总体思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乡上下出现了风气正、人气旺、政局稳、发展快、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先后为市、县提供了政法综治、蔬菜生产、新农村建设等3个现场会。至2024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累计完成9185.7万元,年增长3.34%,年均粮食产量达到7000吨以上,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9.2万元,年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84万元,年均
长3.6%,全乡果园留存面积达12800亩,年均蔬菜种植2024亩以上、双垄沟播玉米种植3000亩以上,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0元,比2024年增加660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二)围绕特色产业抓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坚持从特色产业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塬面栽果、川区种菜、全乡规模养殖+劳务转型”的思路,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一是重点推进畜牧养殖。累计发展养殖大户92户,建办龙头养殖企业8户,辐射带动周边零散养殖户278户,至目前,全乡生猪存栏6200头,牛存栏5210头,獭兔存栏29500只,家禽存栏23000只,绒山羊养殖2940只。仅养殖业一项平均年产值达650万元,人均纯收入464元,规模养殖已成为我乡继劳务输转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苹果产业。08年以来,我乡抢抓苹果市场价格逐渐上扬的有利时机,按照“抓点促面、逐片栽植、管护为先、逐村推进”的工作思路,调运苗木51.9万株,完成果树栽植面积9450亩,并建成了卓堡、老庄、铁赵、寨子
1000亩以上示范点4处,基本实现了塬面苹果化的目标。三是积极促进劳务转型。乡劳务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务工培训,建立劳务信息平台,有序引导农民工,累计转移劳动力116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825万元,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了我乡第一经济。四是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借助地形、光照、水源等优势条件,建成玉皇沟钢架蔬菜大棚集中示范点一处151座,全乡设施及露地蔬菜面积达2350亩。
(三)围绕城镇规划抓集贸经济,推进建设进程。我们始终把小城镇建设放在乡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定位,按照“中街抓改造、两头抓拓展、整体抓提升”的思路,累计投资643万元,完成了乡小城镇规划及4个村新农村规划修编任务,新建商品门店及单位用房166间,拆除破旧商品房屋45间;增加城镇面积0.03平方公里,增加城镇人口425人,城镇化率达15%。同时,成立了乡环保队,聘用3名临时人员对街道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街道保洁率达95%以上,使街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四)围绕人居环境抓农宅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为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扩规模、三年上档次、五年建成标准化新农村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农民积极自愿在规划点建宅。全乡共规划肖咀、西沟、卓堡、老庄、铁赵、寨子新农宅建设点6处,建成4处200户,入住192户。为全乡新农村建设规模化、普及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围绕城乡面貌抓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后劲。一是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乡村道路建设大会战,筹资融资资金938万元,完成罗肖公路柏油罩面、肖咀环城路等道路8条30.1公里,养护道路7条29.5公里,使全乡6个村40个自然村、3250户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通车难的问彻底得到解决。二是配合电力部门,架设高低压农电线路15.6公里;改造肖咀街道高低压农电线路3.6千米,解决了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680户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实现了全乡整体通电的目标;配合水利部门,投资300万元完成了玉皇沟坝系工程,建成大型骨干坝2座,中型淤地坝3座,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配合农发部门,新打机井3眼,并对全乡8座水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4个村13个自然村620户群众铺压自来水管道13250米,使群众吃水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三是按照“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的要求,在西沟、老庄、寨子三个行政村建成户用沼气池700座,产气570户,“一池三改”630户,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四是累计调运刺槐等苗木65.6万株,完成造林2110亩,补植17710亩,使我乡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27%,并对肖咀至南堡子等11条32公里乡村公路行树全部进行了补植、涂白及边沟清理。五是共完成人工、机修梯田建设1104亩,在保持水土、抗击干旱等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
(六)围绕民计民生抓惠农发放,严把政策关口。我们把解决好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盼望的民生问题,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两条基本理念,严格执行“一折通”惠农资金发放办法,严格杜绝发放过程中搭车收费现象,确保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年来,共发
放低保金219.53万元、各类应急救灾救济款物76.31万元、退耕还林资金311.53万元,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60.98万元、各类家电下乡补贴19.53万元、收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81.312万元,群众参保人数占全乡总人口的98%以上。累计为853名住院患者报销医疗费用203.5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围绕治安防控抓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不放松,一手抓维护稳定不动摇”的工作思路,狠抓了矛盾纠纷排查、防控体系建设、禁毒、法制宣传、维稳等重点工作。坚持“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组建成立了肖咀乡综治维稳工作中心,配备了桌椅、电脑等办公用品,指派专门人员办理业务,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三年来,共受理矛盾纠纷175件,调处169件,调解成功率达96.5%。同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大对精神病人、流入人口等人员的管控,严防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所带来的危害,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八)围绕基层党建抓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地位。一是抓班子、强队伍,增强服务功能。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使一大批村级致富能手和模范标兵充实到村两委中来,为全乡经社会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抓创建、重管理,强化基层建设。结合实际,深入调研走访,根据无职党员特点确定岗位和职责,增强了党员履岗动力;在发展党员方面,严把党员的质量关,共吸收预备党员25名、转正35名,使全乡党员数量达到362名,为党在基层开展各项工作输
【篇2:向省委巡视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宣组长,巡视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委巡视组亲临建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鼓舞与鞭策,是对全县干部的真正关爱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县级四套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巡视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按照巡视组的要求,结合建水县工作实际,我重点汇报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建水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基本县情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1个社区,农业人口42.7万,占总人口的83.24%。世居汉、彝、回、哈尼、傣、苗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7%。
建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富集。早在汉唐时期,建水就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明清两朝设临安府,元代以来成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多元并存,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融合了历史、人文、自然、民族多种特征的重点文物及景观有120余处。建水文庙、朱家花园、团山古民居、纳楼司署、朝阳楼、双龙桥等众多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多样性的物候和矿藏构成了建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温、热、亚热带
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是有名的“中国果品之乡”,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生猪出栏、外调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境内分布着锰、铁、铜、铅锌、钛等20余种矿藏,锰储量居云南第二位,铅锌储量居第四位,是我国主要放电锰产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的自然景观构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亚洲最大的溶洞4a级景区“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奇观与临安古城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交相辉映。1994年,建水县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4年,团山古民居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24年,县城所在地临安镇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建水县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跨越、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两大目标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突破奋进,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建水新发展。2024年全县完成县域生产总值55.71亿元,比2024年增长23%,三次产业比重由2024年的24∶39∶37调整为24.2∶36.1∶39.7,其中:第一产业13.4亿元、比2024年增长45.6%;第二产业20.15亿元、—1—
比2024年增长24.8%;第三产业22.06亿元、比2024年增长43.9%。完成财政总收入6.18亿元,比 2024年增长2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8亿元,比2024年增长4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比2024年增长134.3%。接待国内外游客183.7万人(次),比2024年增长32.1%,旅游业总收入实现6.67亿元,比2024年增长53.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45元,比2024年增长31.7%。今年1—8月份,实现县域生产总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4亿元,同比增长16.1%。
一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建设。按照“依托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2024年12月18日,由云南冶金集团投资的产业集群(建水)基地奠基,并启动了60万吨/年炭素、30万吨/年铝资源加工、20万吨/年锰系合金项目。截止今年8月,总投资7.2亿元的20万吨/年锰系合金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5.19亿元,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即将投产;总投资31.49亿元的60万吨/年炭素阳极项目已完成投资4.89亿元,争取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30万吨/年铝板带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5.82亿元,争取2024年建成投产。由昆钢集团投资4.2亿元的日产2024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这些重大工业项—2—
目建设,为建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好园区水、电、交通等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长13.16公里、预计总投资3.45亿的建水工业大道一期路段已基本完成路基建设,近期就可投入使用;铁路专线建设已进入评审程序。输电工程墨红线500kv建水串补站及220kv临安变电项目顺利竣工,新建500kv惠历变电项目已在5月开工建设。
在抓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大力整顿矿山秩序,稳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加快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收购、合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落实,列入州级能源审计的8户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其中5户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已通过审核,7户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待上级组织评审验收。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巩固稳定粮食、烟草、蔬菜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30万亩蔬菜、30万亩石榴、20万亩脐橙、50万亩核桃、50万亩桉树和100万头生猪出栏”为目标,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全县农业产业不断朝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石榴、核桃、油茶、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红河邦格、建水维国、华成、福—3—
康等一批规模生猪养殖场陆续建成,预计今年可实现生猪出栏百万头目标,生猪生产跨入全国生猪外调大县行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2024年以来,启动实施了一批“五小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异龙湖恢复珠江水系“西水东调”建水段整治工程建设。面对去年入秋以来百年不遇大旱的严峻考验,县委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攻坚战。抗旱期间全县共计投入各级抗旱资金272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及干部职工捐资712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利用中央、省、州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9406万元完成了12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64亿完成了各类水利建设工程5787件;实施了一批农村“通达”、“畅达”工程,累计投资2.09亿修建农村道路107条893公里,80%的村委会实现了路面硬化,农村交通条件得到大力改善。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程有序推进,家电下乡、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大力加强市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际型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型旅游业”发展目标,按照“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和“一城四区,三湖三河,北拓南展、东西优化、中心提升,构建大临安”的城市建设思路(一城:建水古城;四区:西部发展区、青山生态园片区、泸江河片区、工业园区;三—4—
【篇3:镇党委向省委巡视组汇报相关工作情况的材料】
镇党委向省委巡视组汇报相关工作情况的材料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几年来,松江河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开放发展,瞄准旅游业、矿泉水产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积极引进域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项目建设,使开放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强力助推器。自2024年以来,成功引进长白山财富中心、松江河粮食物流批发市场、松江河水丽方商汇、松江河地下金街等一批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大项目、好项目,成功引进林海泉矿泉水等2个矿泉水开发项目。从2024年到2024年,全镇共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4亿元。其中,2024年完成到位资金9.8亿元。
二、完善建设规划,提升新农村建设科学化水平
松江河镇是全县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建设制,辖6个城镇社区(51个居民委)和4个建制村。4个村均坐落于城镇建设成区,系典型的城中村。农村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1.8%。
从本镇属于抚松新城副中心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在完善松江河镇建设规划工作中,我们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建设项目统筹推动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共享。即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规划之中,统筹推动实施。从2024年开始,我镇在省级示范城镇建设
中,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建设。到2024年,已建成9个农业产业园区和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天池圣景小区和北站新村小区。同时安置周边乡镇生态移民210余户。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由于全镇4个村均位于城镇建成区内,且农民与城镇居民混同居住,城镇社区与建制村没有明确的区划界限。因此,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服务共享模式,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24年,“三纵四横”的市政路网已基本建成。从2024年以来,共建成9条市政道路和4座连通路网的桥梁,并开通了六条公交客运线路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投资近2亿元的松东地区城市引供水工程,2024年已建成正式供水。积极绿化美化城镇环境,到2024年城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9平方米。2024年,投资280万元,建成松江社区文化广场,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了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活动场所。目前,可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共有10多处。
努力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加大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镇政府采购了一批环卫行走机械。采取机械化保洁和人工保洁的作业模式,做到了定时清扫、全天保洁,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无害化处理,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有效根治。2024年,在东站村开展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推动旧城改造、
省委巡视组反馈篇三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政协泰兴市委员会党组
根据省委第七巡视组的通知精神和市委的要求,现将近三年来政协党组履行职责和自身建设方面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3月底,市政协召开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市十二届政协现有主席1名,副主席5名,党内外占比各50%。市政协党组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党组成员2名。市十二届政协委员275名,由中共、民建工商联、工青妇、经济、科技、教育等16个界别组成;中共党员109名,占委员总数的40%。市十二届政协常委47名,占委员总数的17.1%;其中党员15名,占常委总数的32%。党员委员、常委在委员总数中的占比,符合政协章程和上级关于政协换届工作的有关规定。市政协机关内设‚五委一办‛,具体包括学习文史提案、经济科技、社会法制城乡建设、教卫文体、港澳台侨等5个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办公室。政协机关支部现有党员27名,其中在职在编人员15人,副乡局级以上干部12人。
二、履职情况
近几年来,市政协党组在中共泰兴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服务发展有新思路、促进和谐有新贡献、履行职能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市‚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1.立足“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凝心聚力、务实作为,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的总体部署上来。加快‚学赶苏南、跨越发展‛进程,实现‚十二五‛时期‚领先苏中、再创辉煌‛奋斗目标,是全市的工作大局,也是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协党组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各次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主动与市委保持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一是谋划工作服务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将事关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列入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做到议大事,聚人心,当参谋,造声势。市十一届政协共召开21次常委会议、15次主席会议、50多次情况通报会和座谈会,组织100余次调研、视察活动,形成近40份有质量的调研报告,都较好地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得到了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二是履行职能突出重点。每年确定
2 二至三个重点课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推动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市政协十一届十四次、十八次常委会议分别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生态市创建工作,与市政府开展专题协商,向市政府提交了建议案。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提升市民素质、‚文化泰兴‛建设等议题,每年举办一次政协论坛活动。每次论坛活动,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精心组织、带头参与、认真把关、确保质量。‚文化泰兴‛建设论坛举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文化泰兴‛建设‚868‛计划实施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各界对‚文化泰兴‛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论坛活动的推动效应得到明显体现。对此,《人民政协报》、《江苏政协》作了专题报道。三是建言献策着眼长远。以‚我为科学跨越发展献一计‛为主题,开展委员议政活动,市有关领导对20多名委员的专题发言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汇编成册,供各乡镇、部门学习参考、研究采纳。围绕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市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邀请专家来泰辅导,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外出考察开阔眼界,梳理报送了6个方面40条建议。其中,关于打造泰兴核心港区、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建立本土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议被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每年全会期间,组织委员针对全市发展的大事要事,踊跃建言、竞献良策。市十一届政协期间,共提交大会发言和重点协商材料60多篇;通过对
3 口协商、分组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近300条。这些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后,经市主要领导批示,成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开展工作的有益参考。
2.紧扣“双轮驱动、两个提升”,精心选题、协商议政,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和园区发展、环境建设‚两个提升‛工程,是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政协工作的履职之要。一是主动服务‚两个提升‛工程。通过例会协商、走访视察、调研座谈等形式,努力形成服务‚两个提升‛工程的‚大合唱‛。常委会议专题视察泰兴经济开发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主席会议先后走访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园,针对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建议相关园区一着不让抓招商、创新举措求突破、坚持特色谋发展,不断提高园区的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主席会议集中走访市国税、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单位,通过听情况汇报、提意见建议,促进有关部门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二是积极助推‚双轮驱动‛战略。十一届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全市重大项目开发实施情况,对近两年来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逐一排查分析,提出意见建议。围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与市政府开展专题协商,建议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组织委员视察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工作,邀请有
4 关企业界委员、部门负责人参加‚企业家沙龙‛,向全体委员发出《倡议书》,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作贡献。相关专委会就骨干企业主辅分离、标准化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促进‚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三是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党组成员经常走访挂钩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组织教卫文体、法律、农业等界别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定期开展‚送法律、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广大政协委员以各种形式踊跃捐资助学、扶贫解困,支持公益事业,生动展现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精神风貌。
3.围绕“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发挥优势、尽心尽责,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民生是和谐之本。市政协党组坚持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作为履行职能的着力点,为营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发挥政协应有的作用。一是通过调研视察‚力促民生‛。先后围绕《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推动事关民生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落实到位。二是通过办理提案‚化解民忧‛。在审查立案的966件提案中,采用分管市长和分工主席联合督办重点提案、专门委员会对口督办和“二次答复”、现场评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了提案的有效办理。
5 通过办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乡公交、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提案,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是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顺达民意‛。共收集整理各类社情民意546条。以‚社情民意‛专刊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信息112条,其中86条得到了市党政领导的采纳和批示。在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中,分别被泰州市、省和全国政协采用184条、12条、16条,泰州市以上有关领导批示16条。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连续多年在泰州市政协系统获得‚先进集体一等奖‛。
4.坚持“团结民主、合作共事”,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的工作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工作,努力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一是加强与民建、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意见、沟通情况、交流工作、加强协作,在政协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营造民主协商、合作共事的氛围。鼓励和支持民建、工商联、各团体在政协会议上发表意见,提交提案,建言献策;政协各专委会与民建、工商联、各团体加强对口联系和交流,共同开展调研视察,整体合力不断增强。二是促进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交流。加强与涉台、涉侨、涉外部门紧密协作,形成联动机制。调研视察外资、台资、侨胞侨属企业,及时了解
6 发展情况,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积极引导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工作。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络联谊,较好地发挥了牵线搭桥作用。三是深化文史资料和社会联谊工作。按照‚抓重点、创特色、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征集编纂文史资料,先后出版了《泰兴名人》、《泰兴老字号》和《泰兴老街老巷》等4本文史书籍,共计100余万字。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作品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成立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制定全市历史文化研究‚五年规划‛,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有序推进。支持市政协联谊会、书画联谊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为广泛联谊社会各界、扩大政协工作影响力搭建了有效平台。
5.坚持“内外结合、四位一体”,强化管理、提升效能,不断开拓政协工作新局面。坚持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抓手,以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政协自身建设的水平。一是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政协组织建设。坚持把学习放在工作首位,进一步加强学习经常性、多样性、针对性建设,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形成专题报告学习、常委会学习、专委会学习、界别活动小组学习的良好机制。二是进一步凸显界别优势和作用。完善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界别工作制度。以课题作为界别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加大各界别与各专委会联合调研的紧密度。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界别
7 委员座谈,听取情况,交换意见,让各界别充分表达诉求。部分界别委员提出的‚及早启动‘泰常(七圩)过江通道’前期工作‛等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泰常过江‛通道已经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三是进一步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在委员队伍中深入开展‚五个好、五个一‛活动,为委员履职尽责、展现风采搭建了有效平台。四是进一步提升政协机关执行力。强化机关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着力提高机关干部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在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提拔、交流6名同志担任副乡局级以上领导职务,进一步激发了政协机关工作的活力。
三、
自身建设近几年来,市政协党组深入开展强基固本工程,党组成员坚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努力维护政协党组和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协党组、主席会议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央和省委对新时期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向市委报告工作制度,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汇报,以便于市委及时掌握情况、指导政协工作;认真贯
8 彻执行市委的决定和部署,在市政协的重要会议和活动中充分体现市委的要求。重视发挥政协党组的核心作用,始终把政协工作臵于党的正确领导之下。
2.加强班子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政协党组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落实改进措施。党组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一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10多篇具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坚持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大力倡导重实干、能创新、讲奉献的工作作风,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3.加强廉政建设和品德修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两个条例‛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时刻在思想上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充分发扬民主,定期召开市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重大事项由党组集体研究决定。班子成员之间经常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对照‚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
9 费、弄虚作假。党组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大兴学习之风、务实之风,机关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指导调研工作上不够到位,协商议政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委员素质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等等。市政协党组将正视存在的不足,在中共泰兴市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政协统战工作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职能,为‚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泰兴,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