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夏儿女无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古人说60年为一甲子,一甲子对我们普通国民来说,基本上孕育了三代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从三代人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民族的日益繁荣与强盛。
仅读书一事而言,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出身于农村,虽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父亲总算是接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尽管如此,这也成了父亲的骄傲和我们的自豪。因为在那个年代,农村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又有几个呢?由于父亲是家里兄妹七人中唯一的男孩,爷爷奶奶便节衣缩食,决定供父亲读点书,以便家里能有个识字算账之人,不受外人的欺辱。
小时候,在饭桌旁,我们兄妹几个常常聆听父亲的回忆与教诲。父亲读私塾的老先生是邻村的刘驼子,刘驼子学问并不高,但要求极严格。教学内容大致是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除读书背诵外,还有习字课、对对子等。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难懂,学堂陈旧破落,私塾先生刘驼子所收的学费,也只是每年象征性的一担稻谷或两担玉米棒子。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父亲被迫终止了私塾学业,从此,15岁的父亲就跟大人们一样,正式投身于生产劳动了。
相对父辈们读书的艰难,我们受教育的机会可要好得多,但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仍非常简陋。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正读小学,那时,我所读的村小是借用附近生产队的队屋,即几间土墙茅草屋,课桌由长条木板加几条腿钉制而成,每张长课桌坐5个人,自带板凳,上课下课以听值班老师吹哨子为准。等到升入初中后,才有机会坐进砖墙鱼鳞瓦的教室。教室的外观比小学漂亮多了,不过,内部设施依然寒碜,教室的窗户上几乎没有一块玻璃,全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塑料薄膜钉上去的,秋风一起,哗哗作响;室内光线昏暗,一块破旧的木板涂上黑漆权当教师上课用的黑板,上课下课由吹哨子改成了敲钢轨。记得当时,谁能拥有一支七毛三分钱的“新农村”钢笔,就成为我们大家羡慕的对象。我背的是母亲用各种碎布头拼缝成的花书包,分辨不出颜色,我多么渴望能得到一只当年流行的黄色帆布书包啊!可贫困的家庭实在是难以满足我的愿望。学生教辅资料奇缺,课外阅读更是贫乏。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回想起当年学生时代的读书生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如今,儿子已上中学了,尽管是一所农村中学,但他们的校园环境幽雅,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等,一幢又一幢地矗立于眼前。校园卫生整洁,绿化美观宜人,草坪、花坛、假山等点缀其间,迈进校园仿佛给人一种精神享受。校园师生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拥有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室,还有封闭性篮球场、草坪足球场和环形塑胶跑道。教室内有配套整齐的课桌凳,还安装了日光灯、吊扇和饮水机,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多媒体和网络,也走进了今天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学习、求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与幸福啊!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书本费政策,真正实现了农家子弟的义务教育,此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无不充分显示了新时代党的惠民政策的优越性以及我们祖国国力的富强。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从我们一家祖孙三代读书这条路上,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的建设突飞猛进,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常言道,一颗露珠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同样,一个家庭也能浓缩整个社会的背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