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教学难点
1.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2.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1+1等于几? 其实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一个男子)+(一个姑娘)=一个家庭(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雪)+(太阳)=水、春天……
同样一个问题,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答案就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学习来《谈创造性思维》,探究创新奥秘。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汲(jí)取
根深蒂(dì)固
锲(qiè)而不舍
孜(zī)孜不倦(2)词语释义 汲 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答案示例: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答案示例: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然后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更全面,更透彻。
(2)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结论的?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答案示例: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4)课文选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丝·布歇尔两个什么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第二个事例是美国实业家罗丝·布歇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写法探究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义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创新。21世纪刚刚开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让我们张开创新的双翅,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尽展雄姿。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篇二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答案
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正确项后面的枯号里画“/”。
a.创造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是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b.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c.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二者相互排斥,不可统一。()□.解决任何问题,都不可进行习惯性思维,因为这种思维方法往往使人图于常理而无计可施。()e.创造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作者在本文中主张的是
3.文章在第1段和第3段都引用《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两个典故,其作用分别是:第1段___________ 第2段___________
4·第3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法,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把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的两种做法进行对比。
b.把儿童落水时的两种救人方法进行对比。
c.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进行对比。
d.《曹冲称象》与《司马光破缸救人》两个典故进行对比。
5.作者在第3段运用对比论证法,要论证阐明的问题是
6.第4段举回形针为例要论证的是()a.集中思维b.扩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d.习惯性思维
答案:《谈创造性思维》:
1.b(/)e(/)
2.应提倡创造性思维
3.第一段从两个典故中引出本文的论题。第三段用事实论据创造性思维的特,支。
4.c
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在于冲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6.b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篇三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19* 谈创造性思维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交流点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过渡段一,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过渡段二,第九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二)深层探究
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交流点拨】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3.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保持好奇心。②探求新思路。③发展小灵感。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①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②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5.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 【交流点拨】要素: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交流点拨】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板书设计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五、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交流】生甲:我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观点比较认同。生活中,有许多普通人,甚至是残疾人,他们就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如南京盲童学校的学生肖毅,刻苦练习写诗,终于出版了诗集《我听见花开的声音》。张海迪、史铁生都是截瘫病人,他们长期坐在轮椅上,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力,都成为著名作家。他们正是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成功的。
生乙: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地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种的。
生丙:我觉得“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他们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因为非凡的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就能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比如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闪现的灵感中得到启示的。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得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也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那么这一节课就来共同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附: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二)写作特色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点拨】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
2.四人一小组,探究交流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交流点拨】①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②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2.发明创新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作鲁班。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这个劳动家庭里,他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手艺,例如盖房子、造桥、制造机器等。有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宫殿。他带了徒弟到山上去砍伐木料。他们用斧子砍树,速度很慢。眼看动工的日子近了,鲁班心里很着急。这一天,当他爬上一个险峻的山顶去找木料时,手指突然被茅草割伤了,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样厉害呢?他忘了伤口的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的边缘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一下,果然又是一道伤口。他想,如果照着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有细齿的铁条,不就可以伐树吗?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伐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到几天的工夫,就把木材准备好了。这种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锯(jù)子的祖先。鲁班就是运用他的智慧,发明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所以人们把他当作工匠的祖师。
成功是必须的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篇四
2024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c.思路上的新颖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a)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a.发散思维 b.收敛思维 2【单选题】(2分)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人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大胆地推测出了新行星的存在。这种推测利用的是(a)思维。
a.正向 b.纵向 c.逆向 d.横向 3【单选题】(2分)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说,“正是在(a)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准”。
a.发散 b.逆向 c.纵向 d.横向 4【单选题】(2分)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c)。
a.逻辑性 b.比较性
c.变通性 d.唯一性 5【单选题】(2分)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向思维的运用?(b)
a.愚公移山
b.司马光砸缸 c.月晕而风
d.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下列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b)。
a.再造性想象
b.做梦 c.创造性想象 d.科学幻想 2【单选题】(2分)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是(d)联想。
a.相似 b.类比 c.对称
d.相关 3【单选题】(2分)
18世纪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写出了104部科幻小说,书中写到的直升机、导弹、电视台等在20世纪都已实现。凡尔纳幻想的事物70%如今已成为现实,这足以证明(b)是科学创造的前导。
a.灵感思维 b.想象思维 c.联想思维 d.形象思维 4【单选题】(2分)形象思维的分类不包括(d)。
a.联想思维 b.想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5【单选题】(2分)(b)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a.跳跃性
b.独创性 c.突发性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在设想提出阶段,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延迟批判这一原则。(b)
a.质疑 b.以上全部违反 c.支持 d.反对 2【单选题】(2分)在王总主持的一次会议上,为解决一个问题,他建议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王总的这个建议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d)的规则。
a.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b.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3【单选题】(2分)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a.奥斯本 b.托兰斯 c.阿奇舒勒 d.克劳福德 4【单选题】(2分)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中的(d)。
a.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b.延迟判断
c.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d.数量产生质量 5【单选题】(2分)关于头脑风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b.头脑风暴法既可以应用于团队,也可应用于个人
c.在头脑风暴法中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d.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第六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c)。
a.5w2h法 b.和田十二法 c.奥斯本检核表法 d.系统提问法 2【单选题】(2分)亨利·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这属于奥斯本检核表中的(d)方面。
a.能否变大 b.能否借用 c.能否缩小
d.能否改变 3【单选题】(2分)在解决某一问题,改进某一物品时,能否先有一个约定的标准,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定,能使工作效率更高、更方便、更准确。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d)。
a.反一反 b.搬一搬 c.改一改 d.定一定 4【单选题】(2分)江南春在电梯即将封闭时看到电梯门口舒淇的海报,联想到电梯门口安电视,造就分众传媒,带来亿万财富。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c)。
a.改一改 b.搬一搬 c.联一联 d.定一定 5【多选题】(2分)下面哪几项属于奥斯本检核表所包含的内容(abc)。
a.能否变大 b.能否颠倒 c.能否改变 d.能否重复
第七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通过插画、图形、图表、表格、关键词等把信息传达出来,将我们的想法画出来,帮助我们有效地分析和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指的是(d)。
a.列举法 b.六顶思考帽 c.奥斯本检核表
d.思维导图 2【单选题】(2分)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不需要具备的特点是(c)。
a.具有个人风格 b.清晰明白 c.文字繁多 d.突出重点 3【多选题】(2分)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要想画出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要避免(acd)等误区。
a.图片过多 b.思路清晰 c.文字繁多 d.节点过多 4【单选题】(2分)思维导图绘制的第一步是(d)。
a.连线 b.增加颜色 c.关注关键词 d.写下中心主题 5【单选题】(2分)思维导图的理论原理是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d)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
a.周期性 b.反复性 c.单一性 d.放射性
第八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列举型创新方法是一种具体运用(b)来克服思维定势的创新方法。
a.批判思维 b.发散思维 c.组合创新 d.形象思维 2【单选题】(2分)床和沙发组合成的沙发床、镜子和柜子组合成的带穿衣镜的柜子、床和箱子组合成的床底可兼做储物柜的组合床等,这些发明创造使用了(d)的方法。
a.属性举例法 b.缺点举例法 c.希望点举例法
d.成对举例法 3【多选题】(2分)按照所列举对象的不同,列举法可以分为(abcde)。
a.综合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缺点列举法 d.属性列举法 e.成对列举法 4【多选题】(2分)属性列举法主要从(abcd)方面进行。
a.形容词属性 b.名词属性 c.量词属性 d.动词属性 5【多选题】(2分)列举法的引申方法包括(abcd)。
a.成对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综合列举法 d.缺点列举法
第九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b)是以系统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用集合理论对研究对象相关形态要素的分解排列和重新组合,得出所有可能的总体方案,最后通过评价进行选择。
a.分解法 b.形态分析法 c.信息交合法 d.主体附加法 2【单选题】(2分)(b)就是将整个创造系统内部的要素分解、重组和创造系统之间要素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最优的结果的方法。
a.分解法 b.组合法 c.信息交合法 d.主体附加法 3【单选题】(2分)以下(d)不属于组合法的类型。
a.异类组合 b.元件组合 c.同类组合 d.强制组合 4【单选题】(2分)美国戴维德等人把超声波和静电场方法结合,设计出一种硬水软化装置。属于(c)
a.元件组合 b.异类组合 c.方法组合 d.材料组合 5【单选题】(2分)信息交合法具体实施步骤的第一步是(c)。
a.相交合 b.注标点 c.定中心 d.化标线
第十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六顶思考帽法运用的思维方式是(c)。
a.多面思维 b.立体思维 c.平行思维 d.平面思维 2【单选题】(2分)
在六顶思考帽法中,运用(a)思考帽时人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绿色 3【单选题】(2分)在六顶思考帽法中,(b)思考帽代表思维过程的控制与组织,它可以控制其他思考帽的使用。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d.绿色 4【单选题】(2分)学校食堂的用餐价格上涨了20%,使用的是(b)色思考帽。
a.红 b.白 c.黑 d.蓝 5【单选题】(2分)他英语讲得真好,这非常有用。使用的是(b)色思考帽。
a.黑 b.黄 c.白 d.红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无论是从词源的涵义、还是作为一种推理思维的方法、还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类比始终强调的一点是(d)。
a.事物分属不同类 b.事物同属一类
c.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的比较 d.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 2【单选题】(2分)下列哪个是不属于原型启发法的特点(b)。
a.启发物与发明物之间不一定有严格的相似关系 b.原型是有意识被寻找到的
c.原型启发法中的原型是对创造起垫脚石作用的中介物 d.最终的发明物和启发物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3【单选题】(2分)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结构采用的是树木细胞蜂窝状的,其中运用到的类比类型是(b)。
a.亲身类比 b.直接类比 c.幻想类比 d.符号类比 4【单选题】(2分)挖土机可以用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来进行设计,它的主臂如同人的上下臂,可以左右上下弯曲,挖斗似人的手掌,可以插入土中,将土抓起。运用的是(a)。
a.拟人类比 b.相似类比 c.联想类比 d.直接类比 5【单选题】(2分)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有农艺家在对“阳光农业”的思考中悟出了“月光农业”的创意。运用的是(b)。
a.相似类比 b.对称类比 c.联想类比 d.相关类比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d)是指一个技术系统中的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
a.相对矛盾 b.技术矛盾 c.相关矛盾 d.物理矛盾 2【单选题】(2分)(a)是指当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参数)得到改善时,可能导致另一子系统(参数)发生恶化。
a.技术矛盾 b.物理矛盾 c.相对矛盾 d.相关矛盾 3【单选题】(2分)根据triz理论中关于专利登记的划分,半导体的发现属于(d)级别。
a.一(简单的解)b.二(少量的改进)c.三(根本性的改进)d.四(全新的概念)4【单选题】(2分)电话子母机的发明运用的使物理矛盾中的(a)原理。
a.整体与部分分离 b.时间分离 c.条件分离 d.空间分离 5【单选题】(2分)根据triz理论中关于专利登记的划分,可折叠式自行车的发明属于第(b)级别。
a.一(简单的解)
b.二(少量的改进)c.三(根本性的改进)d.四(全新的概念)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答案篇五
浅议创造性思维
李俊蓉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果。
现在,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笔者认为,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相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第三、创造性思维固然有它独有的活动规律,但它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于创造发明活动中去。
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
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
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怀疑。
(2)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
(1)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2)变通性。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3.想像力的培养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创造都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像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
(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
(2)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优化教学过程
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目前最主要的是: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
因此,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考试观念。教育需要评估,没有评估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而废弃考试。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生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
前苏联剧作家克思雅日宁告诉大家说:“读书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说要懂得从明看出暗,从静看出动,从是看出非,这是读书的最佳境界,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参与,从各个角度观察问题、深化问题。
4.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5.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和体验目前在教育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活动等都比较注意于语言材料、符合材料、抽象材料的学习,忽视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语言材料的学习。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在让学生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改变实验方法,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
6.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气氛,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爱因斯但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7.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实行的过程管理,卡得学生过死,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创新,教育者本身应有创新的素质和创新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与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总之,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创造,而他们需要教师去培养,我们教师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志向和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的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