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关键词]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农业;转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摘 要]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赣闽粤边区农业渐进性转型的例子说明,对近代 中国 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 研究 ,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 内容 和特点。
Agriculture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border among Gan,
Min and Yue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bordering area among Gan, Min and Yue;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Abstraet: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new market circumstances, the agri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 among Gan, Min and Yue,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reconstruction and readjust- ment. With the emergence of many new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has been positively making gradual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It's short of strong proof to view modern agriculture as a total failure. The gradual advance- ment of the agri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 among Gan, Min and Yue, shows that making an assessment of the entire agri- cultural change of modern China is supposed to be based on the multi-area research of concrete evidence. 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single-area agricultural assessment to contain all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ire change of modern Chinese agriculture.
近年来,有关近代农业变迁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曾就停滞与 发展 问题 引起过一场激烈的争论。②而有关赣闽粤边区近代农业变迁的研究,尽管相互间没有争论,观点却不尽相同。例如戴一峰通过对闽西高度集中的土地关系及农业经营状况的 分析 ,认为20世纪上半叶闽西农业凋弊;谢庐明也认为“随着五口通商和粤汉铁路的修通,国内贸易中心由广州转向上海,大庾岭驿道衰退,赣南农业开始萎缩”(但文中未见其具体的分析);温锐则通过对土地租佃制度与赣南闽西 农村 社会 经济 发展关系的探讨,展现了清末民国年间赣闽边农村社会经济面向近代化积极应变的一面。③看来,近代农业变迁是发展还是停滞这一问题,有必要继续探讨。另外,江南和华北地区农村是 目前 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可谓成果众多,不胜枚举;相形之下,学界对内陆和山区农村的关注则显得较为薄弱。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即以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这一相对封闭的山区为例,从传统农业产业的兴衰嬗变、农业新因素的诞生与成长两个方面(因温锐、戴一峰对土地和农业的关系已经作了详细的探讨,本文从略),考察了其近代农业的渐进性变迁与转型。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农业变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① 赣闽粤边区是指江西省赣东南、福建省闽西、广东省粤东北三省毗邻的广大区域。其中江西省赣东南主要指寻乌、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于都、安远、赣县、赣州、信丰、龙南、全南、定南等十余市县;福建省闽西包括长汀、上杭、武平、永定、龙岩、连城、宁化等数市县;广东省粤东北则包括平远、蕉岭、梅县、兴宁、丰顺、大埔等市县。
③ 分别参见戴一峰:《环境与发展:二十世纪上半期闽西农村的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4期,第3~5页;谢庐明:《赣南农村市场中的非正式制度与近代社会变迁》,载《史学月刊》2024年第2期,第99页;温锐:《清末民初赣闽边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中国经济吏研究》2024第4期。
一 传统农业的兴衰嬗变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延伸
————————————
① 据[10](p51,53,
5
4)中有关资料 计算 后制作而成。表中秈粳稻之种植结构数据包括糯稻在内。
(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兴衰
——————————————
与烟叶、甘蔗种植变化不同,蓝靛和苎麻的种植则迅速走向衰落。清末民国,由于洋靛、快靛等舶来品的侵入,边区土产蓝靛受到排挤,因为“洋靛一斤能顶土靛十斤,快靛一斤能顶土靛五十斤。用洋靛、快靛与用土靛的成本不相上下,但资金周转较快”。[30]土靛的滞销促使蓝靛种植趋于萎缩。例如民国武平县,“自洋靛由外输入,而土靛不销,种蓝者少矣”。[29]苎麻的种植命运与蓝靛差不多。随着洋布、洋纱的倾销,一向用自种苎麻和棉花为衣服原料的武平县农民,民国时期已是“种棉绝少,苎间种之,然不多也,布皆全仰给于他省”。[29]民国武平县的情况是边区蓝靛和棉麻种植业衰落的一个缩影。戴一峰先生的研究也显示,明清时期的闽西烟草和蓝靛种植业比较兴盛,进入20世纪后逐渐转向衰落。[31](p5~
6)
(三)近代山林业的起落
————————————
① 2024年武平县下坝乡实地调查;2024年平远县差干镇湍溪村实地调查。
(四)家庭养殖业的延续<?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除上述养殖品种外,边区农家还养殖鱼、羊、兔、蜜蜂等。例如养鱼业,各县都有利用山塘、池塘和稻田养鱼的习惯,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鱼苗(青、草、鲢、鳙)大部分要从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湖南衡阳、广东珠江和潮州等地肩挑而来,本地只能繁殖鲴(鮟)、鲫、鲤少量鱼苗种。宁都田埠的东龙村、田头的渡头村是边区有名的鱼苗(鲴)繁殖村,瑞金叶坪的谢屋排村是边区专业的养鱼村。②[46](p1
6
1)再如养蜂业,民国龙岩全县只有几个人养蜂,养殖规模都不大,产量比较小,“病虫害无法预防和 治疗 ,分封无法控制”。[47](p
1
3)实际上,因技术、场地、市场等因素,上述特种养殖都不具有普遍养殖的意义。
二 农业新因素的诞生与成长<?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① 赣南12县分别是南康、赣县、于都、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寻乌、会昌、瑞金、宁都、石城。
② 1998年瑞金叶坪乡实地调查。
————————————————
这些农业企业或家庭林场大多依托地方宗族或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或私人经营的方式展拓农林事业。从单个县看来,尽管每个县的农业企业不过几家,家庭林场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它们毕竟是边区农业中的新事物;其中有些农业企业和家庭林场显示了其强大而经久的生命力。就当时来说,这些农业企业和家庭林场的示范效应是功不可没的。
三 结 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清末民国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为我们观照近代 中国 农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区域视角。
——————————
二、近代中国农业是发展了、增长了?还是停滞了?根据本文的 分析 ,笔者认为:从更长的 历史 时段(1840~19
4
9)和宏观上看,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正如国外制度经济学家所指出的:人类知识的演化“大部分不能归功于突发性的重大创新,而应归功于适应性变革,即通过试错,通过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条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调整和改良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75](p58~
5
9)赣闽粤边区近代农业的变迁与转型正表现了这一特点。遗憾的是,我国学界传统观点长期囿于意识形态,过度关注和强调近代农业的“破产”或“停滞”,一直漠视近代农业的适应性变革,以至于难于客观把握和充分肯定我国近代农业的“渐进性变革”脉搏,本文的 研究 实质上只是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一个地区性的佐证。另外,笔者特别强调: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研究,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 内容 和特点。如果考虑到全国的地区差异性和丰富性,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的任何单一评价模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 文献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乾隆.瑞金县志[Z].
[3]瑞金县志稿(铅印本)[Z].1941.
[6]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4卷
(1)[Z].
[7]江西省政府统计室编.江西年鉴[Z].1936.
[8]长汀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9]梅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梅县志[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11] 经济 部江西省农村服务管理处编.江西农村 社会 调查[Z].1938.
[12]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统计副刊:第38号[Z].
[14]刘翔.明清两代的烟草生产[J].农业考古,1993,
(1).
[15]许怀林.江西史稿[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16]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J]. 中国 农史,1985,
(4).
[17]叶显恩.清代广东水运与社会经济[J].中国社会经济史 研究 ,1987,
(4).
[18]述野田氏福建省南西部之调查报告[J].地学杂志,1933,
(5).
[19]旧 时代 的手 工业 闽永定的皮丝烟[N]。江西民国日报,1936-07-01.
[20]上杭县概况初步调查[A].统计月刊:第3卷
(3)[Z].
[21]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4卷
(3)[Z].
[22]傅家麟主编.福建省农村经济参考资料汇编[Z].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1941.
[23]王松年编著.江西之特产[M].南昌:联合征信所南昌分所,1949.
[24]力行日报,1948-11-08.
[27]瑞金的特产[N].力行日报,1947-07-30.
[28]上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29]丘复主纂.武平县志(铅印本)[Z].1941.
[30]曾石门.清末民初宁都染纺和荣布店[A].宁都县文史资料:第4辑[Z].
[34]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统计月刊:第2卷
(4)[Z].
[35]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3卷
(5)[Z].
[36]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3卷
(4)[z].
[37]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3卷
(2)[Z].
[38]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统计副刊:第34号[Z].
[39]吴宗慈编.江西通志稿:第19册(影印本)[Z].
[40]江西民国日报,1936-11-14.
[44]梅州文史:第2辑[Z].
[46]宁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宁都县志[Z].1986(内部印刷)。
[47]龙岩文史资料:第12集[Z].
[48]温锐,游海华.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2024.
[50]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1]安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安远县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2]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4卷
(3)[Z].
[53]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9卷
(2)[Z].
[54]《信丰文史资料》:第3辑[Z].
[55]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闽政月刊:第3卷
(3)[Z].
[56]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经济旬刊:第9卷
(3)[Z].
[57]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经济旬刊:第9卷
(7)[Z].
[58]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经济旬刊;第7卷
(6)[Z].
[59]张超南,林上楠纂.永定县志(石印本)[Z].1949.
[60]丘复纂.上杭县志(铅印本)[Z].1938.
[61]武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平县志[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63]梅县文史资料:第7辑[Z].
[64]上杭文史资料:总第4期[Z].
[65]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赣县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66]信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信丰县志[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67]于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于都县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68]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龙岩市志[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0]平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平远县志[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72]夏明方.发展的幻象——近代华北农村农户收入状况与农民生活水平辨析[J].近代史研究,2024,
(2).
[73]王铭农.近代江苏畜牧业概述[J].中国农史,1997,
(4).
[74]温锐,游海华.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 现代 化浪潮[J].抗日战争研究,2024,
(4).
[75](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