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资并购造成的行业垄断问题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垄断; 经济 发展
论文提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外商来华 投资 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并购迅速攀升。通过并购,外资可能会垄断一个产业或行业,掌握该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并控制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 市场 份额,从而构成对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垄断问题的成因、特点以及对我国各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外商来华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并购迅速攀升;然而,外商并购投资是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跨国并购尤其是垄断性并购,对我国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并购,外资可能会垄断一个产业或行业,掌握该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并控制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从而构成对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
一、外资并购中的垄断问题及成因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以认购股权和增资的方式及以购买境内企业资产的方式对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实施的并购。外资并购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外资并购在弥补我国生产要素缺口、提供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安全防御能力、推动经济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变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外资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垄断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我国,外资并购引发的垄断及限制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2024年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外资通过并购已控制了中国大豆压榨业40%的市场份额,我国大型大豆压榨企业只有一家未被外资兼并。这些充分说明,外资已在部分行业达到垄断态势,外资并购影响的不仅仅是被并购企业的发展,更制约周边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 调查 资料,外资滥用市场势力行为,如搭售或其他附加条件交易行为、价格歧视行为等时有发生,导致这种局面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外资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技术、品牌及 管理 优势, 跨国公司 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国家的企业,从而在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在引进外资中,我国企业由于规模、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欠缺,竞争能力较弱,很难与跨国公司相抗衡或根本不是竞争对手,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无抵抗的长驱直入”局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外资公司在我国所形成的优势地位以及对优势地位的滥用正是其市场力量的表现,也是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直接后果。
其次,近年来,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竞争政策,鼓励和保护本国企业通过兼并等手段获得垄断优势,并以此作为在新的 国际经济 环境 下提高本国企业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放松规制浪潮直接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取向,即对垄断的规制由垄断结构转向了垄断行为,也导致了跨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再加上我国现实的巨大市场也成为跨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其挽救全球市场的战略点。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市场更加开放,政策更加透明、公开。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使了大量资金的涌入。
二、当前外资在华并购的特点
2、重点选择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实施的近乎于是“斩首”行动,专门选择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作为并购的重点,利用国有企业改制和地方推进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加快了并购的步伐。并且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意图通过拿下行业排头兵企业,控制战略制高点,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
3、并购条件愈趋苛刻。对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 财务 权、品牌使用权,外商都提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其中在控股权方面,表现得更为迫切,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 跨国公司 ,现在也在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
4、战略性的行业垄断意图明显增强。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从过去的单向选择发展为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行动。在瞄准某些重点行业后,大举进攻。比如,在装备制造业,全球最大的 机械 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后,又把目光转向三一重工和占据中国装载机 市场 份额第一的厦门工程;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 投资 集团收购。在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后,我国该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经过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
三、外资并购对我国 经济 安全的影响
1、 民族 工业 发展受到沉重打击。首先,外资企业欲并购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逐渐获取资本或股权的绝对控股权和所有权,由原本的合资企业变为外商独资企业,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如此,整个行业或产业的主导权就会面临受外商控制的危险。其次,自主品牌的丧失。通过合并或收购,行业内一些品牌往往会被“软消化”掉。跨国公司对待我国本土品牌的手段通常有两种:对于自有品牌定位重合的产品,通过收购或者租赁的方式将之雪藏;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品牌,收购或租赁之后,重新塑造,为自己所用。与“软消化”品牌相对应的是“保有品牌”,即那种在竞争中失利,通过合资又重新生还的本土品牌。在我国饮料行业,原来形成的“亚洲”、“崂山”等8大名牌中,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在感光行业,除乐凯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之外,其余都被柯达收购。原来,我国引进外资的动机之一是用市场换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合资经营,中国伙伴已经教会了外国企业如何理解中国的 文化 和中国市场,外国资本可以抛开中资企业了。
2、破坏我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地域分布。在跨国并购之前,某产业中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是连续的,当跨国公司垄断性并购上、中、下游任一产业后,原先的产业链会受到冲击,严重的甚至会断裂和脱节,最后构成对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威胁。另外,我国在规划产业区域分布时,已充分考虑了其分布的合理性和均衡性。而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出于全球经营战略的考虑,往往选择基础设施好、劳动力充沛、市场潜力大的地区进行投资,即产业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据 统计 ,在我国,外资并购已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三足鼎立”的格局,仅有6.5%左右的跨国并购资金投入中西部地区,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跨国公司在完成跨国并购后,均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80%以上都是独资设立。这样,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其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锁定战略,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其次,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核心人才等的集中式掠夺,扼杀我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通过滥用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挤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势必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对于我国一些企业已经艰难建立起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如果被外资并购,则整个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将被破坏,而且外资并购实现绝对控股后,即使有技术创新成果也尽归控股方所有,这样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4、我国企业受到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的威胁。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在一些行业确实已经居于垄断地位,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因而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和市场支配力,同时其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这样,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也必然使我国企业经常受到来自垄断及限制竞争的威胁。事实上,近年来外资并购导致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遭到破坏的趋势已在一些行业中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如在零售业,供应商屡遭拥有较强市场势力的外资零售商的“盘剥”,深受纵向贸易限制行为之苦,被迫交纳“进场费”、“店庆费”等。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应创建多部门联合并购审查机制。对于重大并购重组活动,要经过专项评估和论证;对于战略性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必须通过专项审议。同时,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防范潜在风险,应改变以市场换技术的观念,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在国外建厂,海外并购等方式,引进国外人才,学习先进技术,做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