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7篇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一篇
在生活中,我的兴趣爱好有很多,特长也不少,但是最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有着非凡经历的还是优雅文气的——书法。
记得刚上大班,妈妈就在少年宫给我报了个书法班,上课的还是一位留着长发的美院老师。一开始,我没多大兴趣,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但又想写好的样子,自己都感觉很奇怪。这时,我的书法老师蒋老师走了过来,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很有潜力,加油!”我听了,一下子来了精神,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似乎笔画优美了,字也端正了,写得津津有味……。
自从蒋老师说了那句话以后,我每次回家作业和课堂作业都完成得很认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心里美滋滋的。我喜欢钻研字的写法,在草稿本上写一下,标出重点笔画,如果遇到困难,我会请教有书法经验的爸爸,让他帮我分析字的结构,并且一笔一画地教我,这时候我就会非常专注,一点细节都不愿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练习,我获得了许多奖项,如:硬笔书法九段,美院七级,还有学校的个人作品展等等。这使我倍感自豪!
在书法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坚持,学会了如何让汉字变得优美。在我的童年里,有书法的经历,让我得到了磨练,希望我能在书法的道路上继续努力,越走越远……。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二篇
书法和美术是艺术的重要形态,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书画不分家”,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人生早期阶段和学校教育阶段,根据年龄特点和个性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书法教育和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感性认知,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小学校的书法美术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不仅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而且各类课外或校外的艺术活动、培训活动也广泛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效果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支出的经常性项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书法美术教育活跃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隐忧。这些问题伴随书法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其形成制约力量。及时反思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书法美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功利诉求成为中小学书法美术教育的主导动力
2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单一在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将“艺术”和“文化”割裂的现象,重艺术技能而轻文化价值。艺术和审美都属于广义文化范畴,是观念性和物质性、思想性和技艺性、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其中渗透了密集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但是在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抽空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倾向,文化基因进行过滤,而将技法与意境割裂,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书法美术的技能,而忽视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书法美术教育实施中,也存在着注重灌输,轻视启发与体验的现象。由于对艺术技能的片面强调,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对于需要记忆和练习的技能型知识强调较多,而缺乏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体验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甚至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对学生形成审美体验的引导,对于审美对象的内涵、意蕴的挖掘不够深入,普遍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审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讲授的内容更为重要。学生对书法和美术的兴趣是天然自发的,如果能够采用既适合审美规律与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点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发掘并培育他们身上的天赋。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现偏差,甚至采用简单、粗鄙、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兴趣,扭曲他们对书法和美术的基本观念。
3对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应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现行的书法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们普遍忽视流行文化的挑战。流行的日本漫画、影视动漫作品、恶搞美术、街头涂鸦等艺术产品会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对文化艺术经典的颠覆和恶搞成为一种常态技法,消减了经典艺术品的意义深度、价值标准,能够给文化接受者带来新鲜刺激的消费感受。中小学生在系统扎实的艺术训练尚未具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种种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他们在缺乏丰富的审美体验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扁平化的消费型审美产品产生依赖和偏好。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娱乐性为主要特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传播目的,其思想性、严肃性被大幅消减。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应当用于正确面对其中负面因素的挑战并做出有力回应,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辨别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4城乡地区书法美术教育水平差距扩大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三篇
我有一个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参加书法比赛。
学习书法的经历是枯燥的,有时你走进书法时,能听见呜呜的哭声,那是在家长的强迫下练习写字,因为坚持,手渐渐地灵活起来,字也变得清秀,漂亮了。
前不久,老师给了我一个比赛的机会,参加青少年书法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是终于有机会能去参加比赛了,不安是如果临场发挥不好的话,可能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我要临摹的内容是《赤壁赋》,这是赵孟頫的作品,字体清透,笔画粗细不一,上笔接下笔,有不小的难度。为了发挥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仔细琢磨每一个笔画,我越来越自信,老师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比赛那一天终于到来。
在人山人海的比赛场地,我轻轻吁了口气,开始临摹。拿起笔沾了点墨,在宣纸上写了起来,裁判也在旁边看着,下手的速度更快了,在裁判的目光下,我不断地挥着笔,手开始轻盈起来,行云流水,笔墨在灯光下如钻石般闪闪发光。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过了多久,我将宣纸交了上去,等待着结果。
一会儿,裁判分奖状了,一等奖林源……什么,我竟得一等奖了。
我登上颁奖台,领了奖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从无数观众手里发出,震得我的心颤颤的,瞬间,我被幸福包围。不经一番寒风刺骨,怎得花扑鼻香!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四篇
潘彦茜在我们班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她写的字,那可真叫人绝。只要她写的毛笔作品无论是每个细细的笔画还是整幅作品,字里行间总能够透露出她的认真和仔细。总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清清爽爽的美感。
在我们家长开放日上,潘彦茜为“武松打虎”小队写了一幅对联和一张榜文。虽然这只是道具,但我对它的印象并不亚于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当我第一眼目睹这幅作品时,我惊呆了,我真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简直是一张大师的佳作。我自己学习软笔书法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大师的作品也熟视无睹。但潘彦茜的这幅对联没有用过多的手法,她用了最基础的楷书,不过效果依旧相当不错。
有一次我还会对她产生了一点儿怀疑,我怀疑书法作品并不是她单独完成。不过这种种怀疑在周二当天就灰飞烟灭了。周二我在上写字课时,暗暗地观察了她,她写字时是多么认真,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细细考虑、慢慢琢磨,经过多时的深思熟虑才肯落笔。她还每写一笔后仔细地观察字帖,所以作品简直如同字帖上剪粘的成品。
看来她这一手软笔的真功夫可谓是一级的,我真觉得在班级中,“书法家”这个称号封给她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和人选了,“书法潘”也一定非她莫属了!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五篇
今天是星期六,我却早早就起来了,因为我要去参加我人生中第一次书法考级。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门口,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只见有的考生和家长谈笑风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的则心事重重,也许是还不够自信吧;还有的考生不停地走来走去,好象在暗下决心。看到这么多的考生,我的心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心砰砰砰跳个不停,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别怕,认真写,尽到自己的力就可以,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我点了点头,犹如吃了定心丸,紧张的心情慢慢地放松了,就独自走进了考场!
8点半考试开始了,我找好自己的座位坐下来,老师发给我们两张纸,让我们认真写,最后挑自己最满意的一张交上去。教室里静悄悄的,气氛有点紧张。听清了规则,我拿出笔和橡皮,用心写起来。握着笔的手海河司忍不住有点发抖,我就深呼吸几次,感觉好些了。我就像平常练习时一样写,一笔一划,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写完了第一张,感觉还不错。稍微休息一下后,我又开始写第二张,力争超过第一张……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抬起头看看周围的考生们,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唉声叹气,我对自己则信心十足。
通过这次书法考级,我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心,只要认真对待,坚持不懈,总是会有收获的。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六篇
浅谈古代书法教育与书法美育
【 论文关键词】六艺美育形式美《兰亭序》
【论文摘要】我国的书法 教育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封建社会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近代学者、教育家们也把书法作为提升国民审美素质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笔者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以书法审美教育为出发点,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体会精神美的能力方面,详细论述了书法美育的两个方面与方法。
我国的书法教育 历史源远流长和优秀的五千年东方文明与文化同生同长。书法作为教育手段,无论私学、公学皆认识到其对于改变、塑造个性的功用是无以取代的,是提升个人品格修为的不二法宝。
近 现代学者、美学家、书法家提倡民族 艺术复兴,把书法作为美育工具。他们直面西方艺术的入侵,为维护民族尊严,推崇本土文化的精华——书法。梁启超、林语堂、宗白华等都以较大精力来介绍 中国书法,提倡书法教育。林语堂认为“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关于对中国书法的论述最充分和赞誉最高者莫过于林氏。他把书法看作是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谈其他艺术都绕不开书法的美感。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艺术教化,也将书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国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内容。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它通过大量有意识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美的品格修养,具体说来,可以 总结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美的能力
书法可以说是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笔形态美
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概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可见,书法讲求的艺术美全在用笔的变化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欣赏、示范、比较、图示等方法来讲解用笔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提高学生辨析用笔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锋起笔,是一种蓄势取势的用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它与农民坌地、工人挥锤、战士刺杀是同样的道理。理解逆锋取势是为了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四面势全、笔意丰满,是一种内含的、蕴籍深厚的美。学生在理解了逆锋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锋之美后才会进一步去表现美,创造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
2、结体形态美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其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结体美的表现形式。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写“三”字,宋米芾《自叙帖》说:“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当代马叙伦在《论书绝句》说:“‘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书写“三”时,简单的三横就有粗细、长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个性;然而这样多样、殊异的三横又有其统一性,其走向、间距基本一致。可见字的结体应在变化中求统一、于对比中求平衡,于参差中见齐整,才能达到“违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感受结体的虚实、长短、开合、阔窄、参差、错落、严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变化美,知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使学生理性地去欣赏美、创造美。
3、章法形态美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王羲之在,《书论》中说:“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可见成功的章法要通体联络呼应,气息贯通,各部分长短、大小、疏密、宽窄、斜正、参差、开合形成对比,笔轻重、徐疾及墨色枯润、浓淡善于变化,体现出和谐统一,构成生动 自然的整体。 董其昌在《评书法》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王羲之《兰亭序》不仅字结体优美,更注意章法布白,疏密大小错落有致遂势瞻顾,递相映带,给人以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 艺术美享受。因此被称为神品,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章法美的典型意义,是因为它的整体美。如果整体不美,那么,点画、用笔、结体很美,也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可见章法美之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把章法美的教学作为一件大事,要让学生平时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留心作品的章法,创作时要注意上下左右的互相映衬,彼此的关联,做到“随手所知,皆入法则”。
用笔、结构、章法是书法外在形态美的主要表现,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对书法外在形态美的学习感悟,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体会内在精神美的能力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强烈的外在形态美,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它于人品、休养、气质、思想、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内在美感染力。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其内在美 教育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内在神韵美的熏陶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书法的神韵是欣赏、品评书法的最高境界。透过作品呈现的形态美,我们可以体味作品的不同神韵:或清雅、或粗旷、或飘逸、或拙朴、或雄壮、或奔放,从而传达出含蓄深沉、庄重敦厚、激昂高亢、凝练险劲、和平静穆、婉丽清秀、天真 自然的不同气质。并产生高尚、深厚的审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
2、品德行为美的教育
中国汉字具有近六千年的 发展史,虽经多次变革,至今仍在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流,而且还能象 音乐绘画一样作为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创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良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用纸、用墨、执笔、坐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认真书写习惯的培养。通过讲述张芝学书“池水尽墨”、智永学书“退笔成冢”、柳公权拜师等历代名家执着学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书法艺术的外在形态美和在精神美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行为实践上提高对内书法艺术美的感悟能力,使其审美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 参考 文献】
[1]郑晓华. 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 历史与审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_.
看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书法四十字论文范文 第七篇
一、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教育所需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传承。我以为,缺乏书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缺乏中国特色的教育,是缺乏传统甚至割裂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漠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缺陷。大学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抵制境外垃圾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方面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育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门类,大学应将它变成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教育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需要多种协调方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步入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便是其一。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学生成长所需
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了解不多,而西方不良文化正力图使他们变成外表黄皮肤内心却西化的“香蕉人”。书法教育具有“立人”功能,能够培养一大批修身重德,热爱传统艺术,以继承和弘扬书法为己任的学生,有利于树立事业心和使命感。书法具有培养性情的良效,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书法如同练静气功,书写时要求入静、入定,排除杂念,符合养身规律。它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发情怀。书法是一门讲究悟性的艺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耐心、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心智活动。书法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毛笔字具有形态多样、变化优美、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其多种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在诸如广告、装饰、设计、传媒、教育等行业都有较好的用途,对于学生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也能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书法作为选修课一般课时不多,课程开设并不妨碍主体课程。书法具有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功能,学生通过书法活动能开阔眼界、扩大社会交往。
二、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引导
国家应在书法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举措。要明确规划,由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引导性政策,提出纲领性、指导性意见。明确哪类院校需要开展书法教育,不失时机地在高校推广书法课程,充分发挥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书法等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法规之中。另一方面,解决学科定位造成的发展障碍问题。如,由于建国后推行的是西方的学科划分体系和教学模式,而西方并无书法这门学科,因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书法长期被列名于美术学科之下,即美术学(书法),成为三级学科。张法认为:“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呢?原因大概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如此,实为教育规划上的一种短视和失误。
(二)高校组织自身建设
要实现高校书法教育的规模化与规范化,首先要营造书法教育的氛围,大力倡导用书法来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活动,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本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具有教学优势,要将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开设,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开设的高校要积极筹划,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书法教师,改革评价机制。要结合办学特点,“因校制宜”。书法教育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方面。“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需将书法与本校培养方向结合起来。如,可分别侧重传统型、实用型、艺术鉴赏型等不同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形成师资梯队,形成正规的培训机制。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易出现“画家书”现象,不利于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如,可从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用,或从专业团体引进与聘请。教材方面。高校书法教材不少,其中不乏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如,1985年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经多次再版,发行10万余册。由于书法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材需要有序更新。可跨校跨地区联合编著教材。教材编写与采用切忌“文人相轻”与门户思想,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真正将教材规范化、科学化。
(三)示范与培训竞赛活动的开展
由于高校书法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要使更多高校高起点加入其中并逐渐形成书法教育传统,就需有示范性教育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卓有成效的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先驱,从20世纪早叶至今一直沿续。20世纪60年代后,北师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书法讲座。1987年受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书法教师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此外,不少省份也有较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同时,教育部门和研究团体可定期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培训竞赛。1981年,由中国书协、共青_、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百余名获奖者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当代书坛中坚力量及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现在,一些省份成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通过这类组织积极推进工作,并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三、树立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
(一)明确培养要求
大学书法不同于中小学写字。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将规范、端正、清楚作为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适宜的。但若大学阶段仍维持这种要求而不变更,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写字和书法虽密不可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更多的是创作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掌握技能,书法则重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可以说,写字为书法起到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应重视技能教育,还应重视其美育功能。要从中小学存在的应展教育中摆脱出来,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但在推进高校书法素质教育方面,显得不足。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专门探讨,在培养机制、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切实。
(二)提高书法水平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等对待。中小学练毛笔字(一些地方作为地方课程),这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若缺乏连续性,之前数年所学难免荒废。20_年6月,本人在学校三个不同专业的文科班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中小学练过毛笔字,5%的还参加了特长班,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几乎都前功尽弃。艺术兴趣的培养需要契机,若到了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学阶段书法却尚未入门,那么学生今后就很难再与书法结缘,达到较高境界。书法教学中要革新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有较大局限性,直观效果欠明显,不便于大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诸多难题,如通过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使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提升书法水平是长期的过程。大学书法教育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技能,同时,要进行理论培养,通过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准确把握“师碑”与“师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延伸培养目标
书法是一门跨系科的文化艺术,涉及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如果只是习字,就不配称“书法教育”。大学书法教育不能仅作为一种教学课设置或教育实施的过程。要注重书法教育的外延效果。大学书法教育包含创造性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个性与风格的养成。书法中蕴藏的韵律美、力度美、意境美,可训练学生的气质礼仪修养。书法具有社会应用性,既可丰富校园文化,还可引导学生参与献爱心、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克服“智力发达,精神残缺”的现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如果能深深植根于大学校园,那么它将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