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关工委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记得少年时代以来,我居住的小镇上,每天的第一首“晨曲”都是在 “女高音独唱”声中开始的。望着黑漆漆的房间,枕着硬梆梆的稻草枕头,我细听着。
“马桶拿出来——”。古镇的东市梢传来声声高亢悠长的 “原生态”。倒马桶的是位胖阿姨,她中气足、嗓音亮,经年历炼,加上清晨负离子空气清洗过的 “磁头”。清脆的声音穿过窄窄的巷陌,沿着挨挨挤挤的店面,从晨曦中飘了过耒,飘了过来……沿街的居民早已听见了,可敬业的阿姨唯恐大家睡过头,音域宽广的“高八度”还是久久回荡在人们耳旁。
那年头,马桶由环卫工人统一倒,每到清晨,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总是放上一只只让人又讨厌却又不能离弃之物。不轮刮风下雨,不分严寒酷暑,马桶总不能不倒呀!环卫工人很辛苦,胖阿姨对我说,最冷的那些天里,水池里结了冰,她用砖块打碎坚冰再清洗。我说,你干吗这么赶早。按她的工作量似乎也不必这么早。“不能呀!”胖阿姨说,“倒马桶须趁街市未热闹时进行,因为沿街设的卖菜摊头。”
多么熟悉的声音,伴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自我懂事以来,小镇的菜市场就设在街逍两侧的屋檐下。每天清晨,农民们肩挑手提把自家种的蔬菜一一摆放在人家门口的地上,等待居民挑选。要是碰上坏天气,有时风雨交加,有时雪花纷飞,可惨了。每年不少时间,买卖双方撑了伞,总是在如注的水柱下交易。而沿街居民们每当“女高音”消逝之后,也总会听到的一片乱哄哄的喧闹声,直至太阳升高,阳光灿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镇终于也拥有了名符其实的小菜场。环绕小镇的玉带河畔造起了一座钢结构的小菜场。自此买卖双方都免受了风雨之累。小镇居民有挎蓝的,有骑车的,他们像城里人一样,走进风雨无阻的菜场,精挑细选自己喜爱的菜蔬。而菜呢?也并非只有本地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操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语言,摆放着天南海北的荤素菜肴,小镇人开始品尝只有城里人才有的“专利”。因而,多少年来每天早晨充斥于我耳畔乱糟糟的声音也消失了。小镇的早晨安静了许多。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千年古镇。老街的北面建起了一条条水泥马路,路边种下了手臂粗的香樟树。好事接着来,我也从沿街的小楼搬进了光明路旁新建的单元房,乔迁新居不久,却发现曾经听惯了的“女高音独唱”却换来了“男声重唱”。这“晨曲”好难听,扰得睡梦中的居民好生烦恼。它,就是手扶拖拉机的吼叫声.
原来,楼下有两只桔红色的垃圾桶。每天天未亮,环卫工人开了手扶拖拉机来倒垃圾,机器停止和启动的轰鸣,加上倒垃圾时塑料桶在水泥地上的撞击声,使静谧的黎明平添一阵噪音。如果说倒马桶的叫喊声是委婉自如的,是悦耳的,那拖拉机的吼声便是噪声,是声音的污染。更讨厌的是每每噪声响起时,正是大家梦香之际。
环卫工人告诉我,他们每天三点钟就开始工作了,趁大街小巷无人时,对全镇几十只垃圾桶逐一处理掉,再由扫地工人一大早来打扫。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无法避,节日时,工作量更大。
了解了环卫工人的艰辛,每当晓风中传来“晨曲”时,尽管好梦被搅,我的心中只有对小镇美容师默默的敬意。插过队的我,深知体力劳动之辛苦,听着阵阵聒噪,没有一丝一毫抱怨之意,只有理解只有同情。因为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环境变美生活变美。我知道,这是不得不聆听的小镇的“晨曲”。
不知从哪一天始,这熟悉的“晨曲”似乎从晓风中消失了。也许是我的梦太香了,便也不当一回事情,只是发现每天早晨垃圾依然清理过了。 一天,我有事起了一个大早,隔窗往楼下望去,夜色依然很浓,路灯的光芒照亮了整条街道。忽然开来一辆草绿和乳白相间的厢式环卫车,车头上方一盏小电灯亮得发白,一位身穿醒目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从车上跳下来,将滚动着的那只垃圾桶往车旁一放。霎时,呼地一声,机械臂自动伸出,不偏不倚,把桶举起、倒掉,很快复归原地。低沉的马达声中,车子缓锾驶去,前后不过分把钟。
噢,原来如此。小镇的“晨曲”又变了,它变成了舒缓轻柔的“轻音乐”。我为环卫工人劳动环境的改变而欣喜,我为小镇的变化而高兴。每天晨曦初露,楼下会准时响起低沉的马达声,不过,你得用心去聆听才能听得到。
舒心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路边的小树,己由当年的“黄毛丫头”出落成亭亭玉立的俊俏“大姑娘”。那一行行香樟枝干粗壮,茂密葱茏,倩影婆娑,翠色欲滴。每当风吹枝摇,簌簌作响之中,不时传来麻雀呀、喜鹊呀啁啾之声;后来又传来声声“咕咕咕”的叫声。这是一种什么乌呢?我问邻居,都说不知道。后来,老农告诉我,那是野鸡的叫声。
行道树上有野鸡?简直不敢相信。记得我当年在农村插队时曾偶尔听见它的叫声,而这叫声只会出现在人迹不太去的生产队的角角落落,而现在,梦醒时分,小镇的早晨竟也常有勾起我无限遐想的天籁之声。
真是野鸡?我决心弄个究竟。清晨醒后,我开始了用心聆听,仲春的一天清晨,耳畔又传来“咕咕咕”的叫声,我拿了相机披衣匆匆向窗口走去。循声细看,看到了,看到了,一只灰褐色的精灵就在我不远处的树丛中,那颈项上的羽毛特别漂亮,黑白相间,像条围巾裹着。我偷偷移动窗户,把镜头拉开,牢牢对准了它。不一刻,那精灵被我上了电脑,这下看得真切了,真是野鸡!
年年岁岁,当不变的第一抹晨光透过窗帘照射进卧室时,一切却在稍然变化着。曾记得,小时候的窗帘是用打着补丁的破被单挂着的,风吹帘动,发出 啪啪声;现在的窗帘是装有滑轮的布幕般开启的,寒冬里,我只能听到窗外的风声。曾记得,小时候头枕着的是硬实的稻草枕头,头一动沙沙地响;如今变成柔软的芥麦枕头,舒适得让你听不到一点声响。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在有意无意之时,就在似听非听之间,我也从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了领到老年证的退休教师。
岁岁年年,我一直在聆听,聆听小镇的早晨,聆听生活的变化。